1.训练孩子的自主选择权
3岁以后,小孩纸们就会有“欲望”了。他们要买喜欢的,从面包超人到小猪佩奇,到公主系列,再到美少女战士....从零食到玩具,到衣服,想要的真是层出不穷,延绵不断。要的次数多了,不买嘛又觉得自己过于狠心,过于抠门,娃也可怜。买嘛,零食吃多了容易蛀牙,衣服多了花花绿绿不成风格,玩具多了难以打理,家里时刻变垃圾场.....
现在想了个办法,每个星期给予她一定数额的零花钱,随她自己决定买什么,买完了就得等到下一周才可以有钱买别的。
从上周开始就要买这个,我使了个坏说钱不够了得等下一周才能买,等了一星期终于等到钱够了 昨天下午到手的。刚开始很兴奋,很高兴,但是睡前就跟我说,这个东西就花了她一星期的零花钱了,但是她觉得里面的零食有点少耶。(我的内心:哇,终于意识到性价比不符了,好事。)于是趁机教育一顿:这个呢是比较少,但是她很漂亮呀。你是想要漂亮的,还是想要多多的零食呢?她想了想,说:还是要零食多多的好。
你看,经历是最好的老师。一味的阻止,是起不到作用的,也无法让她意识到世界上还有个“性价比”的东西的存在。买过一次之后,下次再遇见心动的东西,她应该会权衡:漂亮和零食,华而不实和实实在在,二者取其谁?所以,我想女儿以后再遇到这种诱惑的时候,她应该会冷静一下再出手吧
别小看这个抉择权。小时候的训练,用很少的成本,就能训练孩子拥有果断的自主选择权。小时候是零食,衣服,大了则是关乎她选择男朋友,选择结婚对象等核心价值观的决断能力。
2.自动洗手液引发的思考
一位妈妈在群里推荐了一款自动洗手液出泡器,说是最近流感严重,为了促进娃儿们洗手的积极性,也是拼了各种办法。
我是不需要考虑入手自动出泡器了,因为siqi酱用花王手动按的洗手液就还挺积极 。我也时常感慨,娃这些习惯:洗手一定是要洗手液的,破了个地方一定要贴创口贴,撞了一下一定要冰敷,咳嗽了就马上会跑来给我捶背。这些好习惯 我自己都没有养成,但看见娃每每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就时常感到欣慰。时代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造就的娃的思维,对待问题的方式也完全不同。
我也时常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和女儿的思维是不同的,她在日本出生,在日本长大,思维非常日式。正义感十足,天真浪漫,没有一丝敌意,也没有一点点攻击性。这是日本育儿最核心的价值观的体现了,孩子们也按照这种方式成长着。
不过这种日式思维也时常营造出灾难性的,惨不忍睹的场景。上图这个贴满了创口贴的美腿,是我们其中一位妈妈贴出来的,由于有一处伤口,她女儿也是要贴创口贴,并且把刚买来的一盒创口贴几乎用完了。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大环境和家长的干预方式。之所以会联想到这两者,是因为我之前在国内带娃生活过半年,女儿也在国内上幼儿园。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对孩子的思想的刺激非常之大。女儿在国内期间的反应就告诉我,她在这完全不同的环境里感到迷茫,感到困惑,也随着对环境的适应变得有点调皮,有点“坏”,知道微微地和小伙伴们争一争,只是经常是以输告结,委屈得很。
我又想起了硕士期间学习到的生态学领域中的“干扰”这个概念。干扰是使生态系统发生局部变化的一种方式,可以参考火灾、洪水、暴风、海啸、滑坡等,甚至是人为的焚烧炼地。干扰会阻止森林走向极相,据说有保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从长远来看, 被认为是毁灭性的过程反而是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性的关键。这是科学界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产生的概念。
所以,育儿过程中,怎样的适宜的“干扰”,能够产生保持孩子的智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作用呢?
2019-11-26(二)感恩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