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证明我不是AI?在线等,挺急的

马亮,一个名字普通得像路边野草,灵魂却执拗得如同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大学生,正面临他人生中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学术高潮:毕业论文。

与其他键盘侠同学不同,马亮同志拥有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复古情怀。他坚信,思想的墨迹只有通过指尖的温度,渗透进粗糙的稿纸纤维,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原创结晶”。于是乎,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一片噼啪作响的键盘声中,马亮同学宛如一位古代书生,铺开了稿纸,蘸饱了英雄牌碳素墨水,一笔一划,用他那自认为“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的书法,硬生生“写”出了一篇三万字的《论后现代语境下社交媒体对个体身份认同的解构与重塑——以“朋友圈点赞行为”为例》。

那过程,堪比小型长征。手指磨出了茧,手腕累成了“鼠标手”(讽刺的是,他基本不用鼠标),稿纸堆起来能当枕头。完稿之日,他长叹一声,仿佛刚从思想的高原上完成了一次缺氧攀登,带着一种殉道式的神圣感,请人把这堆“墨宝”打成了电子版。

接下来,就是例行公事的“过堂”——提交学校指定的、号称“学术界纪委”、“诚信照妖镜”的“明镜”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我们不叫知网,我们叫“明镜”,听起来就政治正确,明察秋毫)。

马亮信心满满,如同一个守身如玉的处子等待贞节牌坊。他琢磨着,这论文从脑细胞到墨水滴,每一 P 都刻着他马亮的DNA,重复率?AI率?不存在的!

然而,“明镜”系统用冰冷的数字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重复率:38% (马亮:???我抄我自己文献综述里的引用原文都不止这点吧?)
AI写作概率:98.5% (马亮:!!!)

马亮盯着屏幕,感觉自己的灵魂被这串数字精准地枪毙了。98.5%的AI率?这意思是我马亮,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会抠脚、会点外卖、偶尔还能在梦里解出哥德巴赫猜想(虽然醒来就忘)的人类,其实是个披着人皮的硅基生命?还是说,我的思想深度和行文逻辑,已经“进化”到了与高级人工智能高度相似的境界?

他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我那手写体过于工整,让OCR识别软件产生了某种“机器般精准”的错觉?还是我的行文太过规范,引经据典一丝不苟,反而显得“没有人味儿”?亦或者,这“明镜”系统本身,就是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AI老流氓,看谁都像它的同类?

辅导员约谈,导师皱眉,言语间充满了“年轻人要务实”、“技术是中立的”、“系统结果一般不会错”之类的陈词滥调。马亮据理力争,掏出那叠厚厚的、散发着墨香的原稿,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老师们同情地看着他,仿佛在看一个坚持用算盘挑战超级计算机的偏执狂:“小马啊,情怀归情怀,规定归规定。这‘明镜’可是引进了最新的AI识别技术,能深度分析语言模式、逻辑链条,号称火眼金睛……”

马亮感到一阵眩晕。AI技术?用AI来检测我是不是AI?这逻辑本身难道不就像是让一条狗去鉴定另一条狗是不是猫吗?

就在马亮准备效仿屈原,抱石投未名湖(虽然他们学校只有个小水塘)之际,他的室友,一个深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存法则的“机灵鬼”王小帅,神秘兮兮地凑了过来。

“亮子,别愁了,”王小帅压低声音,像是在交易什么违禁品,“试试这个——‘反AI润色宝’,内部渠道搞到的,AI写的都能给你改成‘纯手工质感’,你这纯手工的,反向操作一下,保证‘AI率’蹭蹭往下掉!”

马亮瞪大了眼睛:“用AI……去降低AI率?”

“对啊!”王小帅一副“这你就不懂了吧”的表情,“现在都这样。‘明镜’用AI当警察,我们就用AI当‘洗白师’。用魔法打败魔法,懂不懂?”

马亮的世界观,在他的手稿和他面前的“反AI润色宝”之间,碎得像一地鸡毛。他看着软件界面上那个扭来扭去、极尽谄媚之态的小机器人图标,感觉自己像个被逼良为娼的良家妇女。最终,在毕业证的强大引力下,他屈服了。

他颤抖着将自己那篇呕心沥血、充满“人类温度”的论文上传到了“反AI润色宝”。只见屏幕上光标闪烁,各种同义词替换、句式重组、逻辑跳跃的建议纷至沓来,像一群没头苍蝇在文本里横冲直撞。他那原本严谨的论述,被“润色”得时而佶屈聱牙,时而小学生作文,充满了刻意的、矫揉造作的“非AI特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逻辑上的硬伤和前后矛盾。

“这……这改得还不如我原来写的!”马亮痛心疾首。

“要的就是这效果!”王小帅拍着他的肩膀,“‘明镜’就好这口!太规整、太流畅,它就觉得你是AI。得有点‘瑕疵’,有点‘随性’,有点‘薛定谔的语法错误’,它才觉得你是人!这叫‘破绽美学’!”

马亮含泪点击了“确认修改”。

几天后,修改后的论文再次提交“明镜”。结果出来了:

重复率:12%
AI写作概率:3.7%

通过了!

马亮望着屏幕,没有任何喜悦,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荒诞感。他用AI,“证明”了他不是AI。他那份凝聚了心血的手稿,如今静静地躺在角落,像一个被时代抛弃的遗物。而那份通过检测的、被AI“开过光”的论文,则像一个穿着偷来的衣服、画着拙劣妆容的小丑,即将登上名为“毕业”的舞台。

更讽刺的是,后来马亮无意中得知,“明镜”系统为了提升其AI检测的准确率,其核心算法本身就深度学习了海量的网络文本,其中不乏……嗯,大量由AI生成的“样板文章”。

而现在,你正在阅读的这篇关于马亮和他的论文以及“明镜”和“反AI润色宝”的小说,记录下这一切荒诞与讽刺的文字……

没错,它也是用AI写的。

(全剧终?或许,这才是序幕。)


免责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AI太懂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