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师带着我们一行乳臭未干的医学小白去了这儿的中心医院去见习。
“见习”顾名思义就是“边看边学习”。
本来去之前还蛮紧张的,万一我一个手抖给病人扎鼓针了,这不就医疗纠纷了嘛,他万一告我该怎么办?
后来仔细想想也是,就算我们胆子大敢给那些病人扎针插管,别说医院不同意了,我们学校老师肯定第一个拦着,毕竟这医疗无小事,万一出了什么事谁都承担不起。
知道只是去临床看看学习一下实际操作,这心里的大石头就放下了。
学校雇了几个公交车载着我们一起去,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看看这儿,再看看那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去“春游”的小学生。
到了医院门口,我们根据早先排好的名单分了十人一组,等待医院的老师来“认领”。
我们组是最早被“认领”走的,当时看到别人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眼光还有点高兴嘞!
可当我们到了目的地——呼吸重症科,并跟着老师真刀实枪的学习了一天后,内心受到了很大刺激。
因为这个科室的特殊性,里面大都是年纪大的病人,因为他们经常做侵入性的操作,就像气管插管,扎针输液之类的,所以抵抗力要比普通人低很多,于是为了相对的无菌环境,是不许家属来探看的。
一整天下来,这里给我一种很压抑的感觉,除了那个老师给我们讲解日常的工作外,几乎没有人说话,就算有也大都是病人的呓语。
此行给我的感触还是蛮大的,回来之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于是有感而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说说:
“如果你觉得人间不值得,那就来呼吸重症科走一遭吧!”
发完之后我就直接退出来没再看了,本就是一种情感的输出,也不求别人能够感同身受,毕竟没经历过不会懂得。
等我忙着写论文作业,终于平复了心情后,在打开手机看到高中一位很久没联系过的同学发来了信息。
点进去一看,他上来就问我怎么回事?
给我问的一愣,还以为他是发错人了。
于是我又问了回去,这才知道他说的是我发的那条朋友圈。
我有退出去一看,果然我这句话模棱两可,不知道我专业的人很容易就看成我住院了,而且还得了很重很重的病。
我还跟他开玩笑的跟他说:
别我这边没事,你就帮我安排上水滴筹了!
他回了句正有此意。
得知这是件乌龙后,我们都笑了出来,在这之后我们又聊了聊别的。
其实刚开始闹了场笑话,大家说开了笑一下就好,但也觉得心里暖暖的。
毕竟这么长时间没联系过了嘛,我们高一的时候还是玩的很好的兄弟呢!
其实感觉很暖心很感动不单单是他看到之后会担心的过来问我怎么回事,也是因为他职业的特殊性,平时本就没有很多看手机的时间,到点儿了又该收手机了,他本可以看到之后直接滑过去的,把这些可以看手机的时间留给自己。
可能是长大之后发现身边的人全部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失望了吧,再也找不到像从前那样真挚的友情了。
世界以痛吻我,逼着我成长,那么好吧,我只能被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