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我们病区值班,收了九个病人,大部分是急症。今天上班的人多,很快就处理完毕了。
当值的是一名住院医,抱怨今天太忙了,另一个主治医说,曾经他做住院医的时候,24小时收了22个病人,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我下午一直在办公室坐着看书,听他们叨叨时候,我在想,在我刚上班的时候,我的老主任也是这么教育我,他刚上班时候自己管理一个病区的病人,让我好崇拜。
听他说过那些话以后,我看他总觉得后面闪闪的有光环。我一直被他的话激励。
在我做住院医的时候,我们组是“一二一”的组合,一个主任,两个主治,一个住院医就是我。所有的病历,换药,手术助手都是我一个人完成,最多的时候管理了42个病人。那时候写病历也很简单,就病程和入院记录,我这都每天写不完,有时候拿回家里趴在桌上写到深夜。
就这样努力,我还是经常会拖拉的完不成每天的病程记录,然后主任会教导我说,他做住院医的时候,一个病区的病人都归他管。主治医告诉我说,你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当日的工作当日完成。
他们的脸在我眼里逐渐黯淡,光环也慢慢消失了。我的生活被这些琐事缠绕,没有一点余闲。
人走到没有路的时候,就想弄一条路出来,我也开始琢磨,那时候实习医生很多,我就找对医疗工作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培养,一下子找了五个人,每天训练他们写病历,换药,给他们讲解临床知识,手把手教会技能,我才一步一步脱离了这无涯苦海。
二
本来想在那篇“如何面对自己的恐惧”后面续写,可拿起手机茫茫然不知从何写起。
今天的文章还是在后面继续写吧。
在平日生活里,那些与我相熟的人都认为我脾气很平和,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怨天尤人。
我也质疑过自己,是否就是平日里大家经常说的“好好先生”或者“老好人”。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我虽然有选择困难症,而且性格上有优柔寡断的缺点,但是我在事情性质的评判上没有丝毫摇摆不定。
我觉得对的坚决要执行,觉得不好或者不对的事情,大一点的事情选择拒绝,小一点的事情选择无视。
这个和“老好人”是有本质区别,老好人对一件事的判断标准,是这件事是否影响到与人(或者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影响到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他对一件事的评判标准是他的社会关系稳固程度。这件事的本质是好是坏,是公平还是欺诈,并没有很大关系。
那我为什么自己是会有“老好人”的感觉呢,是因为我情绪一直很稳定,没有因为事情的发生有很大的情绪波动,老好人一般都是和事佬,也会笑眯眯得处理事情,在情绪稳定度上有相似点。
三
说起情绪的事情,我第一感觉就想从小时候说起。
那么为何我们总是追溯到小时候的事情呢,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有两种可能,
第一,心理学上有位大师提出一种理论,我们成年后的心理问题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的重大变故,那些心理创伤会影响我们一生,所以分析小时候的故事,是想为长大后心理问题找到根源。
说起来好像那回事,可是我觉得这理论值得商榷,不一定所有的创伤都是小时候的后遗症,可是我暂时拿不出证据去驳斥它。
第二,悠久中华文化给我们沉淀下来的思维方式。我们看某个大师的传记,总是会找到小时候他在某个方面有天赋,有突出的能力,长大以后,这种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思维方式带给别人什么我不清楚,带给我的却是,在我对世界对社会没有明确辨别能力的时候,我总是想:自己一无所长,唯有一种“不断用忧愁、哀怨折磨自己的能力”,好像比其他人更优秀一点。
所以我坚定的认为这是一种天赋,我一生下来就有这种能力。
这好像很扯淡,但是这误解一直存在,后来才被证伪。
那我就继续运用这种方式聊聊,我在情绪认知方面如何一步步走来。
四
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很小时候我姥姥去世。因为和姥姥相见不很多,唯一的认识是我妈妈经常告诫我,从小我姥姥如何疼爱我。
然后在我四年级的时候,她去世了,在葬礼的几天,我都没哭一声。
我不记得是谁在背后议论我,说我长大以后应该是一个心狠的人,自己的亲人不在了,我居然没有一滴眼泪。
这句给我有多大影响我很清楚,从那以后我就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动物,我极端的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有感情,懂得七情六欲。
然后就很想知道,到底自己有没有感情,有没有情绪。
五
青春期是如此漫长,抑郁、忧郁、恐惧一直伴随着成长的过程,我一边抗拒一边暗自高兴,我也是正常有喜怒哀乐的正常人。如此矛盾的事情发生,我从来也没反思过自己,任由情绪发生并且泛滥成灾。
终有一天,我发现情绪会深深的伤害自己,我在忧郁的情绪里不能自拔,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提不起兴趣,了无生趣变得如此之丧。
六
我做出改变的第一步是写计划书,让自己完全抛弃过去的自己,开始全新的生活。我尝试了无数次,每次写的计划书都是豪言壮志,但这好像是个恶性循环,每次坚持不了一周就失败了。
而且我下的与旧我诀别的决心越大,失败的就越惨,那挫败感就越强烈。
就像一个泥潭,越挣扎陷的越深。
七
我放弃了,完完全全的放弃了。既然不能改变,不如接受这个深陷情绪泥潭的自己。
忧郁就随它忧郁,哀愁就由它哀愁。
我尝试做点别的事情好了,先做我喜欢的事情,那就读书吧。
如果说有具体一本书改变我的人生,这是扯淡。我读了成千上万本书,就像淘沙一样,书里面真有金子在闪闪发光。
八
读书的过程还走过很多弯路,一开始对其他书是没有兴趣,就找着小说来看,金庸古龙黄易等等,可我发现,我总能在小说里找到某个人物,去对应我当时状态,给我自己忧郁找到一种开脱。
中医有一种说法,顽疾用猛药,我偶然发现,对应我低迷状态最有效的书,居然是毒性很大的心灵鸡汤。
先不管有没有毒,先读了再说,那些亮瞎人眼的书名“不努力就得不到想要的生活”“再苦再累也要笑着面对”.......
一碗一碗的鸡汤灌下去,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整个人变成了打了鸡血的癫狂之人。
忧愁哀怨一扫而空。
九
毒鸡汤的好处,就像吸毒一样,三秒钟的快感换来三年的痛苦,情绪激情褪去,带来的是深深的挫败感和失落感。
又想起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为了和高手决斗,服用一种毒丹,可以在一定时间里增加自己的功力,但是药效散去,经脉俱损。
这毒药吃多了也会成为废人,那有没有健康又不损伤身体的好办法呢。
还真被我找到了,我从一本书里找到一种方法,是失传已久的绝世武功—移魂大法。
可以让自己的魂魄脱离肉体,在冥冥半空俯视尘世间的自己,看看那个肉身如何在红尘中哀怨纠缠。
十
说到这里,我自己都想呵呵了,这种故弄玄虚的本事有点low,其实这是一种内观方法,可以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状态,在另一个角度评价自己当时当刻的思维和情绪。
这个办法确实对我有帮助,我给自己装了一个监控器,能随时随地让自己明白当时的状态。
这一步的跨越,使我明白无论是做什么都要先评价一下具体情况。
十一
在半空的灵魂看到肉身仍然在情绪里纠缠不休,他会有何法术去帮助肉身呢,是不是一句“唵嘛呢叭咪吽”咒语一念,一切解决了啊。
肯定不会,我自己又不是法力无边的神仙,必须有方法才能干掉那些缠绕不休的坏家伙。
十二
方法居然也被我找到了。
灵魂告诉肉身,你必须配合,才能一起脱离苦海。
肉身说你先,我考虑考虑。
灵魂没办法只有自己先开始了。
这办法叫开心大法。
从有记忆开始,我们一路走来,有悲有喜。
我们对悲记忆深刻,是为了避免再一次的危险,可是喜呢,是否不重要了呢。
这里插一句,我们传统文化里,范仲淹老师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先之乐而乐”这句话,自小被要求背诵,还让记忆到骨子里,可这事情是要我们对民族、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对自己的忧和乐没必要排个先后啊。
把乐单独摘出来,每日温习,想想自己那些曾经荣耀、喜悦、惊奇、雀跃的时刻,让自己的心荡漾在正情绪的水面上。
以乐养心,忧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