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刺客聂隐娘》的时候,我不断提醒自己:可能会有更精彩的内容出现。只有这样,我才能不在失望中睡去。直到电影结束那一刹那,我才突然意识到:哦,结束了,没有前戏,也没有高潮。
走出电影院恍如隔世,然后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在访问里,侯孝贤说他拍电影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是为了自己表达。“正因为这句话,我才起了吐槽之心。不论他以前拍过多么精彩的影片,就凭这句话,说明这部电影是极不真诚的。既然选择将电影在商业院线上映,就已明白是把它当作一件商品提供给观众,而商品的制作者光明正大地说:我不考虑你们的感受,我只顾自己喜好想怎样就怎样。这种傲然不可一世的态度,比平淡如白开水的影片更让人难以下咽。
此时我想起了《小时代》,两者有太多共同之处了。两者都没有完整的故事逻辑和自洽的情节,别提什么藩镇割据的历史,如果要读完一本《资治通鉴》才能看《聂隐娘》,为什么需要走进影院呢;两者画面都很精美,《小时代》是繁华光耀的大都市,《聂隐娘》是导演想象中的盛唐山水,奈何没有情节与戏剧冲突做支撑,就像一个乏味无聊的PPT;两位导演大概内心都颇为自得,郭敬明心想:不论拍成怎样,反正有忠实粉丝来买单。侯孝贤也许心想:普通人爱看不看,反正都有文艺青年来支持。
归根结底,电影和小说、戏剧一样,是表达的艺术。精妙高级的表达,由表达者和接收者的双向互动组成。倘若失去对观众的尊重,不仔细思考受者的需求,只进行畅快的自言自语,根本称不上是成功的表达。
根源上,由于对观众的不尊重,导致了这部烂片的产生。而这部片子的其他败笔,则太多了--对话经常不文不白,以为在句子中把“你”改成“汝”就是文言,简直毫无文化底蕴;一动不动的长镜头以分钟为单位,挑战观众的耐心,如果是为了看风景,我们可以直接去看旅游记录片;全片追求古风,但港台腔的出现完全破坏意境。
也许有人说:这部片子在戛纳得奖了,说明是一部好片。内心得自卑成什么样,才会把外国人的评价当作唯一正确的标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