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之二《齐物论》
《齐物论》共分七章,主旨是人与万物虽然不同形态,各有独特的价值意义,但是在内在精神上是平等的。
齐,指相等、相同。“齐物”有一种解释是人与万物内在的齐一,我个人认为如果理解成内在精神上的平等,应当更加接近庄子思想的本意。
与内篇之一《逍遥游》相比较,这篇不太好读,也不太好玩,主要是涉及庄子思想主张和哲学理论的文字比较多,比如相对性和绝对性,很多词语的涵义比较深奥难懂,文章的遣词造句给阅读带来了较大的阻力,阅读体验不太好,看着看着就容易打瞌睡。看完这篇我问自己,如何简单而又深刻地说清楚齐物论的内涵?于是,我试着在七章文字中找关键词或者说点睛之笔,没想到就在第一章开头发现了。第一章写的是南郭子綦(qí)和子游谈论人籁、地籁和天籁,在文章刚开始,南郭子綦就说:“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本篇的关键词就是句子里的三个字:吾丧我,它是指摒弃偏执的我见,通过忘我而与万物臻于一体。不偏执而观照内在,人就容易摆脱思想成见和形骸的拘束,从而与他人和万物平等和合地相处。
既然领会了吾丧我的内涵,那就不要只站在一个角度去看这篇枯燥的文字,我试着换个角度再去读和理解,文章马上显示出了有趣的一面。来看:
首先,庄子说人和万物应该大大咧咧、随随便便的活着。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庄子想说,所谓天籁就是风吹万种孔窍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是千差万别的,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各种孔窍的自然状态不同。既然如此,发不发声在于风,而发何种声调则在他们自身,谁又能控制得了呢?声音(或者音乐)本身并不带有喜、怒、哀、乐的感情,若说有,也必是发声或者收听的人有,如果站在自然万物的角度,喜怒哀乐就不存在了。这种说法很接近孔子的中庸,中是一种没有喜怒哀乐的平和境界,庸即运用,孔子是让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去处事和处世。庄子的意思是人和物活着都不必计较,没心没肺才是顺应天时的生活态度,而这种心态你爱用不用,根本无所谓。
其次,庄子说弹琴不如不弹琴。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庄子说,昭氏(即昭文,善于弹琴)弹琴,他自以为完成的很好,其实音律是亏损的,因为不可能每一句都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俱全啊?昭氏不弹琴了,他虽然啥都没干,但是五音反而俱全了,这和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是一个道理。罗龙治博士在《庄子》注释的相关著作中说,陶渊明就有一把“无弦琴”,抚弄这把琴能让他感觉到音律毫无缺损。所以,庄子的意思是让我们少说为妙,尤其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去随便给事物甚至“道”下定义,因为你说出来的话必有缺陷和不足,与其你说,不如让它自己说。但是,你想道会告诉我们它是什么吗?
再次,庄子说吵架的时候,如果你不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和他吵,你永远吵不赢。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事。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儒家和墨家“吵架”,对方肯定的,我方必否定;对方否定的,我方必肯定,这样吵来吵去有毛意思?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观照事物的本然。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意思就是你想说A不是B,最好的办法就是从B的角度去说A不是B。公孙龙提出了指物论和白马论以后,很多人尝试挑战这两个理论,但是很可惜,挑战者都无法按照自己的逻辑战胜公孙龙。所以庄子说,人不要总是困于自我成见,要站在其它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有所超脱。
最后,庄子说人要懂得释放灵魂。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ú)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梦蝶的故事显示出庄子的“觉悟”之高之大,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呢?如果摆脱形体的困扰,庄周也可以是蝴蝶。这就是庄子说的物化,是万物的转化,是精神的自由。所以,读完庄子我可以更加理解极限运动员的行为举止,表面看他们是在追求一种刺激,而往深层次看,他们是追求一种突破了作为人这个形体限制的精神自由。
我以一则笑话做本篇结尾:两个老人家聊天,甲问乙:“你的几个儿子还好吧?”乙说:“老大刚读完博士,老二刚读硕士,说是也要读博士,老三刚考上名牌大学,说也要象两个哥哥一样。不过,就是老四没出息,不但不读书,还天天做那些偷鸡摸狗的坏事。”甲听后说:“你三个儿子真争气啊!真是让人羡慕啊!可是,你小儿子这么糟糕,你为啥不把他赶出家门呢?”甲说:“不能赶啊,他才是我们家里唯一挣钱养家的人。”
我想,庄子听了,也会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