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波澜壮阔;时而蜿蜒曲折,时而直奔湖海;时而舒缓平静,时而又激湍跌宕。作为中华文明极其重要的部分,它也有世界上少有的未曾中断的优秀传统。但这个传统是动态中完成继承、创新和发展的,是兼收并蓄的,是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唯其如此,才丰富蕴藉,才变幻婀娜,才生机无限,才辉煌灿烂,才不管沧桑磨难,哺育和激励一代代的中国人。
中国诗歌的形态一直在稳固中求新求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诗经》中的四言诗到骚体诗和五言七言古诗;从盛唐时的五言七言格律诗到宋词长短句;从元曲到新诗发端;三千年来,旧的格局仿佛铁定,却终究被打破。每一种形态无论存在多久,最终都冲破僵化得以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与民族命运紧紧相依。但无论如何变形,押韵的规则从未丢弃,诗韵词韵曲韵基本没有太根本变化。连外表不羁的济公留下的诗词,都严格遵循格律。一代代民族精英,面对不同的个人和家国命运,其诗中悲天悯人的情怀、天人合一的境界、不离现实而超越于现实和不否定自我而突破自我的精神、以及对真善美的锲而不舍的探寻始终未变,以局限中追求无限的智慧始终贯穿。
新诗押韵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个正本清源的问题,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问题值得深思。如何将摆尾的黄河导向大海,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