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闺女说起跟她一起考研的同学怀孕了,已经在规划孩子的未来了,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送出国?
虽然只是跟闺女闲聊天说起这个话题,但却让我禁不住回头想想,孩子能被规划吗?
父亲给我规划了去医院工作,铁饭碗,心脏病干净,他认为没有传染病就是干净,但他不知道乙肝、艾滋病人也会得心脏病。
想起上周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孩子身体弱,就休学吧,这要是放在现在,得急死多少妈妈啊。
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这句话说出来容易,真的做到实在太难了,从思维上,总觉得我作为母亲,不帮你规划一下,岂不是不负责任,其实最应该规划的是自己吧。
每一个阶段的选择都是当时的境况和眼界决定的,我们永远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同样我们也不可能规划我们看不到的未来。
最近在看《繁花》,细碎的上海市井生活,有趣好玩儿,但也体会到在时代变迁面前,谁能按规划走呢,其中的无奈也是一种滋味吧。
因为我的成长经历太缺乏自由选择,所以对闺女,第一位的一定是她自己喜欢,这不过是我的一种逆反而已,并不是规划。自由带来的是选择恐惧症。时代变化的一个特点就是,选择范围大了。
因为从小被教育要负责任,作为老大,对弟弟对家庭是责任,工作后对病人是责任,对自己的家庭是责任,以至于现在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终于正视就是想逃避责任。
今天小雨不停,小区里疯跑的孩子们都被困在了家里,难得的安静,我走在牛毛小雨中,花花草草都水灵灵的,树也是展现出淑女般的温婉通透。突然想起如果当初抗争了父母的规划,人生会有多大的不同呢?想不出,也许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区级的市级的应该都能选上吧;也许正在抱怨,教育改革多么不合理吧;也许正在家里忙着对付网课呢。
最近一直忙健康行3.0大楼的事,太多的东西需要规划,太多的事情要捋顺,每天都有新的顾客,各个部门的合作都是需要规划的。
u找到自己,认清自己,规划自己已经这么难,凭什么去规划孩子呢?
shde孩子时都希望健康就好,谁也没想要养成一个国家栋梁。顺势而为才是最好的规划吧。
如果我不能超越我的父母,难道就算我失败吗?
我的人生在任何一个阶段,做出的任何选择都是当时的情景️下最优选择,接纳就好。
所以我觉得不是给孩子规划,而是应该带着孩子多去看世界。眼界决定了高度,知识储备决定了高度。
生活是不能被规划的,自己多学习;赶紧离开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不要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