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大学四年拉开的差距有多大?

几天前,一个正在找工作的学姐发来信息:

你知道吗?找了好几家公司面试,得到的结果都是:“对不起,你的条件没满足我们公司的要求”心态都快崩了,想想自己四年大学好像啥也没做!

明年,我也即将毕业,看着学姐发来的信息陷入了沉思。身边的同学在备考研究生~教师编制,可是,一年以后的今天有多少人能考研成功,有多少人能如愿找到工作呢?

两会,政协委员发声: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在很多人看来,颓废和堕落这种流行病,仿佛在刚满18岁的年轻人中悄然蔓延,

他们没有意识到:同在一条起跑线,有的人四年后还在起点打转,有的人早已奔向了一个 你只能看得到背影的远方。

01

记得大学刚开学那会儿,带着新鲜劲,所有人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早早的来到教室,只是为了抢一个前排的位置。

没过几个月,想坐后排远离老师视线的人多了;晚上熬夜到凌晨,上课睡觉的人多了;找人代课,期末代考更是常有的事儿。

周末不再愿意去图书馆,而是随手叫着美团点外卖,刷剧、游戏成了寝室的常态

“只要胆子大,一周七天假”

“上课不过就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没有逃课挂科过的大学生活不完整”。

没有了升学压力和老师家长的监管,借着“上了大学就要好好玩”的名头,实实在在地挥霍着青春。

当他们奉着“反正都考上大学”了的想法,把大学校园当做肆意玩乐的场所时,却没有看到毕业后残酷的就业压力。

02

5月12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2020届高校毕业人数已经突破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再一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但从那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有近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招聘市场更是人流如潮

这个时候,他们回想着大学四年才明白,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差距也一天天的拉大了。

大二,同宿舍的那个不起眼的男同学竟然高分通过了专业四级,还当上了学生会的部长,评上了优秀志愿者。

大三,以前一起打球的同学已经当上了学生会主席,隔壁班的老乡也拿了国奖,入了党。看看自己,除了比大一时胖了十斤,除了每天睡眠充足,熟练掌握各种游戏技能外,好像一无所有。

大四,要找工作了,苦思冥想写简历的时候才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

校园工作经历,零。当时班干部竞选时,辅导员也曾经在班上做过动员,可是害羞再加上想自由,于是一错过就是四年。

志愿服务经历,零。当时有很多招募志愿者的机会,可是觉得麻烦,时间又很长,于是一个都没有报名。

社会实践经历,零。印象中仅有的工作经历就是英语家教和学校出门右拐KFC的兼职服务员,可是写上去又觉得不妥,只得删掉。

所获荣誉,零。抓耳挠腮想了半天,好像也没得过什么奖。一扭头看着旁边的兄弟,那个格子都写满了,这才惭愧,大学四年,究竟自己在忙什么?

03

咪蒙文章里的一个故事映象很深:

学广告的女孩去一家4A公司面试,群面题目就是分析一个广告案例。

她很庆幸,这个案例她在微博上看过,她马上点评了几句,说创意很厉害。

结果另一个面试者说,这个案例是他之前实习公司做的项目,他也参与过。然后他就详细地阐述了当时创意的来源……

她以为,这只是一个特例,结果后来几乎每一场面试,她都会遇到各路大神,有从伦敦传媒学院毕业回来的,有毕业作品拿了广告奖的……

22岁的她突然觉得自己已经被淘汰了。

你只是以为别人每天比你努力了一点点,却没有想到差距已经很大了

04

其实,有些人意识到了努力的重要,也不想被拉开差距,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

朋友高考失利上了专科,学校的学习氛围着实令她崩溃压抑:

“你都不知道,学校期末考试大部分人都在作弊,努力学习的人倒没有他们考的好”

“室友也只是醉心刷剧、看电影,想学习反倒觉得自己就是个异类”

我安慰她:不要随大众被环境影响了,你完全可以找一个榜样激励自己。当你所处的环境消极颓废,不妨找一个积极正能量的圈子。

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从众和集体认同感,当自己的行为与周围大多数人不符合时候就会产生出一种不合群的危机感。

就比如身边所有的人都带着一顶帽子,在群体意识的作用下,即便你并不需要帽子,也会潜意识中羡慕别人头上的帽子。

高中时,周边所有人都在努力,受氛围影响,你不自觉的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刻苦。

大学后,当你身边的人都在刷剧,玩游戏,自己也难免不会受到影响。

大一入学,看着讲台上侃侃而谈,气场强大的团副学姐,心中满是羡慕。成绩优异,兼团副、班长,太极协会社长多个身份,组织活动在学校数一数二,奖学金拿到手软。

我告诉室友:两年后我也要成为她这样的人,她就是我的目标!

但凡想放弃了,偷懒了,我就想想学姐,人家已经超过你很多了都还在努力,你凭啥不努力?

北大才女刘媛媛说:“有的时候没动力了,会去参加一些高级聚会,看见那些领先了我很多的同龄人,更有一种紧迫感”

信息发达的今天,通过微博,微信…每个人完全可以看到自己的偶像在干什么事,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当你了解自己跟别人的差距,知道那些比你厉害的人,一直比你还要努力,那一刻,也许你心中也有了动力。

05

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一个人的才能在大学的舞台被尽情展现,

董卿在大学经历了短暂的自卑之后,发挥自己博闻强记的特长,广泛阅读。诗书藏在心,气质显于行,一颦一笑皆是魅力。

马云在大学,凭借着突出的英语能力和自己突出的领导才华当选学生会主席,举办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活动,发挥自己的社交特长,大三就在杭州高校圈里便小有名气,担任了两年的杭州市学联主席。

刘强东在大学,商业头脑就已然展现,普通人一个月工资只有300,他能赚到1000多,

开餐馆亏光20万,却成了他日后创业的经验教训。

最美妙的大学不是睡觉睡到自然醒,刷剧刷到手抽筋,而是全力向前奔跑,回头,是一路青春的故事,低头是坚定的脚步,抬头是清晰的人生。

别让大学四年的时光,拉开了你和别人无法跨越的鸿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