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两年多的疫情,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除了生活习惯的变化,其实还有一个事物正在默默改变,那就是我们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近期上海、吉林、香港的疫情爆发,我们会面临包括慢性压力,孤独,抑郁,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你的心理可能早已出现问题。
我们究竟会被如何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
(1)慢性压力:
当我们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持续的压力感,最终会导致大脑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睡眠困难,容易分心等。
严重的会导致认知障碍和记忆的丧失。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说感觉最近怎么健忘起来。
(2)孤独寂寞
图片
毫无疑问,疫情会让人与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连曾经必须团圆的春节,在如今的环境下,也有很多人就地过年或被隔离。
这种人际距离的增加,会让很多人变得越发的孤独,特别是对于独自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和空巢老年人,这种孤独往往会演化成更为严重的抑郁。
(3)恐惧和焦虑
图片
害怕生病或感染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会引起我们长期的焦虑。
而焦虑的源头很复杂。一方面,有担心感染的因素,另一方面,可能是生活不便带来的烦躁不安。
最常见的就是睡眠问题,很多人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情况。其次是情感表达障碍,患上精神问题的可能性也增大了很多。
那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压力呢?
图片
(1)照顾好自己
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
(2)处理负向情绪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自我鼓励。
适当的运动。
正向思维,不要总往坏处想。
练习正念冥想,放松身心。
(3)如果你或周遭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 2 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变得不自信,对周边人和事都不信任
时常出现心慌、头晕、身体不适
感觉变得迟钝、麻木
喜欢一个人呆着家里,不愿意出门
持续性的失眠、多梦、半夜惊醒
面对疫情,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只是身体健康,更有情绪健康。
当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情绪问题时,请不要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