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王烁的认知训练营的周期思维,非常受用,分享给大家。
理解周期的五个要点
关于周期本身,我先告诉你这么几点:
第一,一切重要的事都有周期。生有时,死有时;播种有时,收获有时;战争有时,和平有时;爱有时,恨有时。经典里都讲过了。
第二,周期最强。讲一件事能不能基业永固,我们常常问是人重要还是制度重要。我直接告诉你答案:他们都重要,也都靠不住。周期比他们都重要。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指的就是这。没有什么能对抗周期。
第三,每一轮周期来临都跟上一轮差不多,但又不会完全一样。历史总是押韵,也只是押韵。
第四,如果活得够长,周期中的一切你都将经历。术语叫作遍历性(ergodicity):时间拉到足够长,有可能发生的都会发生。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古人还说,寿则多辱。
第五,周期是分层的,人生起伏,组织盛衰,王朝兴亡,各在不同层面,把时间横切一刀,横断面上看每一层都运行着周期;层次之间又是相互嵌套的,个人命运很可能被楼上高好几层的另一个周期所塑造。
一方面,决定一个人命运最大的因素不是个人努力,而是他在什么时间出生在哪里,生于什么家庭。
另一方面,个人努力不是全无作为,尽量干预自己人生的小小周期,以期它与那些更大更有力的周期相匹配,哪怕只是减少一点错配。正如大人物说过,“个人命运要靠自己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讲了这些要点,你肯定要问,为什么会有周期,为什么变化不是线性向前的,圈子还会兜回来?
自然界的周期自有天体物理学解释,我来讲人世间的周期动力学: 人世间的各种周期,基本都来自同一个原因:正反馈,上一轮的输出成为这一轮的输入。
你现在就可以感受一下什么是正反馈。把话筒对着音箱,对着话筒说话,几秒钟就听见啸叫:声音输入话筒,话筒传到音箱,音箱输出声音,声音再传到话筒……正反馈导致指数级增长。指数级增长太快,耗竭系统资源。
输出变成输入,正反馈在社会里无处不在,增长迅猛,耗竭资源,于是系统解体,重新来过,周期就是这样形成的。说它好坏没意义,现实就是如此。
三类不同的周期
我讲几种周期,跟资产价格和经济形势有关,方便你加深认识。
第一类周期涉及的资产,比如说郁金香、君子兰、普洱茶,本身无利息无收益,也没多大用处,其价格上涨的惟一理由是人们预期它还会继续上涨。上涨的结果与对上涨的预期互相推动。
这种正反馈持续时间有限,因为大多数参与者心里明白,参与进来只为追逐泡沫膨胀的过程,侥幸于能在破裂之前出逃。这种周期不少见,但它们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狂欢。
第二类周期涉及的公司,股价上涨与盈利上升形成了闭环。
这其实就是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reflexitivity),每一步股价上涨都有企业盈利改善的支撑,而每一步股价上涨又反过来进一步帮助改善企业盈利。
反身性在中国市场不少见:
比如说某些消费品公司有庞大销售渠道,销售渠道商购货囤货,同时购入企业股票,购货创造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和账面利润,再通过数十倍市盈率放大成股价上涨,销售渠道商先前买的股票获得巨额收益,再拿出来购货,就这样循环往复。
只要市值继续膨胀,企业和渠道皆大欢喜。如果所选标的得力,故事动听,这个游戏可以持续很久,甚至变成许多人的坚定信念。茅台酒就很像是这么一个故事。
第三类周期涉及经济,它这样转动:
第一步,经济走出低谷,企业和家庭的预期改善,企业增加投资,家庭增加消费,银行增加放贷。
第二步,杠杆加大,信用扩张,推动经济进一步向上。
第三步,信用扩张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循环自我强化。
如果在好日子里过度陶醉,以为进入新经济,忘了其实是信用扩张过度,那最后总会有第四步,明斯基时刻就是结账时刻终将到来,繁荣结束,减杠杆开始。洗牌完毕,再重新开始新一轮周期。经济周期无人躲得过。
长期和短期的不同打法
无往不在各种周期的笼罩之下,你该怎么办?
答案分长期和短期。
长期的意思是不论说的是哪种周期,你这辈子都会面临许多轮。
比如说,金融周期频率变密了,看样子是每十年有一轮,一个人的职业生涯40年,接下来还能经历好几轮呢。你既不用太着急,觉得一生只有一次发财机会;如果你抓住了发财机会也别太得意,以为赢了一次等于赢了一辈子。
放长到整个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是从很多轮周期中活下来,活下来就是赢。你要考虑的不是一时得失,而是要有个长期靠谱方案。
靠谱的意思就是不用多复杂,看一眼就知道靠谱。知道winter is coming这事免不了,就得在秋天贴膘。奔跑时不要跑脱力,休整时别放羊;逆势拳头能缩回来,顺势能打出去。顺境别一路放足杠杆,逆境挺住别放弃。
这些道理一看就靠谱,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不多,一是人事实上往往随波逐流,二是因为激励约束出了问题。如果说玩脱的收益归个人,亏损大家担,你也会选择玩脱。但不要搞混了,你自己人生的激励约束是不会错配的,关于自己,你得有个靠谱方案。
短期的意思是说,在任何一轮周期中,你怎么去识别和捕捉拐点。
这里我有两个相反的推荐:
第一个给绝大多数人,你别去捕捉拐点。
拐点是不可知的,至少是不可稳定地预知的,这话对绝大多数人都成立。不过你并不是无可作为,总有一些尺子会告诉你现在是偏高还是偏低。
比如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衡量美股高低的指标是当下的市盈率与美股过去10年平均市盈率的比较。席勒依据这个简单法则告诉大家美股偏高的程度,这一轮他发出预警已经好几年了。跟以前一样,人们总是刚开始特别重视,然后美股接着涨好几年,大家转而嘲笑席勒。往往是大家开始嘲笑席勒的时候,席勒就对了。现在可能就是这个时候。
你不必非得用席勒的尺子,但凡是个简单靠谱符合常识的尺子都可以,用它来度量你关心的那个周期,还在偏低区域就进取一些,已经在偏高区域就保守一些。错不到哪里去。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做到这里,就已经战胜了绝大多数人。但是,如果你不满足于此,还想再进一步,听听我的第二个推荐,一个用来捕捉拐点的理论。
这个理论叫作LPPL(Log-Periodic Power Law,对数周期性幂律)模型,其创立者、苏黎世理工学院教授索尔内特(Didier Sornette)认为,它可以精确地预测泡沫破裂的位置和时间。
索尔内特本业是地球物理学家,专攻地震预测,最终转向金融,常识是说地震是不能精确预测的,这就跟金融世界里泡沫是不能精确预测的一样,它们背后的逻辑是相似的。索尔内特不信这个邪,他发现股市泡沫破裂跟地壳断裂有一个关键的相似之处:在地震之前,地壳内部压力超指数增长;同样的,在泡沫破裂之前,股价超指数上涨。
所谓超指数上涨,就是其增长速度比指数级增长还高。它表现在股价走势上是人们常说的股价加速赶顶,加速度越来越快,俗称最后的疯狂。索尔内特教授给了它精确的数学表达,通过捕捉股价超指数上涨的痕迹,识别拐点。
捕捉拐点是投资业的终极秘密,对任何一个宣称找到它的人, 你都应该保有怀疑:在信息透明理性完整的金融世界里,不可能稳定地捕捉到拐点。金融市场是个动态系统,你这次捕捉到了,下次大家都学你的办法去捕捉拐点,那么拐点就会提前到来,预测就被证伪。
这是个悖论:越多人服膺理论,它就越不成立。但在现实世界里,人们通过学习调整行为需要很长时间,假如索尔内特理论是成立的,那么在它被广泛接受从而变得不再成立之前,还会有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