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增强孩子学习内驱力?

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我国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偏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这可能与我们的教育制度过于强调分数和考试有关。我们不禁要问:动力,究竟是什么?

1. 什么是学习动力

动机就像一台小引擎,它能驱动我们去做事。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动力分为两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发自内心的,比如对某门学科感兴趣;外在动机则是跟奖励或者目标有关,比如考好成绩或者得到爸妈的小奖励。

内在动力:源自内心的火焰

内在动力就是自己想做某件事的动力,它源自我们内心深处。就好比你特别喜欢弹钢琴,每当手指在琴键上跳跃时,你的心都会充满快乐。这种感觉就是内驱力,它驱使我们继续做下去,投入更多精力。

外在动力:外部的诱惑

外在动力则不同,它来自外部,就像诱饵一样,让我们为了获得好处或避免损失而去做某件事。比如,如果你为了奖励而学习,或者为了避免父母责骂而写作业,这就是外在动力在起作用。

当我们说“我孩子讨厌学习!”时,我们指的是他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我们不必为此担心:外在动力是存在的,更重要的是,还有方法可以培养内在动力。

3. 动力与热情区别

还有,我们常常把动力和热情混为一谈,以为两者密不可分。然而,现实中,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想学习好数学的孩子,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一个讨厌学习的孩子,动力可能才是他继续学习的驱动力。

热情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指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个挑战都能靠激情来解决。学校在这方面就是很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通过学习和组织,即使在没有动力的时候克服障碍。

这些在学校培养的软技能,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如今的职场中可是抢手货。

试想一下,孩子只凭热情学习,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当遇到困难时,他又能如何应对呢?

所以,与其单纯地追求热情,不如培养孩子的动力,让他们学会即使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也能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能。

动力和热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动力,为孩子注入一股持续的学习动力。

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秘背后的动机

我们有没有想过,你们的孩子真正喜欢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除了最新的电子游戏(当然,他们会这么认为啦😄)

别担心,很多心理学家在我们之前就研究过这些问题了。其中,亚伯拉罕·马斯洛特别深入地研究了这个课题,并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很简单:动机是由需求驱动的力量,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等级结构,帮助我们了解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我们采取某些行动。换句话说,是什么让我们有动力?

基础需求

这是金字塔最底层的两级,包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我们家长都知道这些需求有多重要!首先,人类需要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比如饥饿、口渴和睡眠,还需要感到安全和受到保护。这是求生本能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对满足这些基本需求有着强烈的内在动力。

社交需求

一旦基础需求得到满足,人类就会转向外部世界,寻求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我们都需要被爱,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得到别人的欣赏、尊重和认可,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这些社交需求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在学校里也同样如此,后面我们会讲到。

自我实现需求

金字塔的顶端是那些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满足的需求,但对于许多人来说,满足这些需求对于过上幸福的生活至关重要:包括创造力、道德、接纳和精神性。这些需求赋予了我们的生活更深层次的意义。

你可能会问:“这跟孩子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学习虽然不是人类的基础需求,但它与人类的安全需求密切相关:比如有一份好工作,能够养活家人,这些都是强有力的动力,与我们的教育经历息息相关。

被欣赏、认可和尊重也是人类非常重要的需求,同样也与学习生涯息息相关:我们努力学习,不仅仅是因为害怕如果成绩不好会被惩罚,而是因为我们有内在需求,需要感到满足!

5.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找到“终极目标”

学习可不只是为了学习本身,而是为了获得将来做自己喜欢事情的能力。比如,学习数学是为了将来能算清楚买菜的钱,学习语文是为了将来能写一手好文章。把学习和目标联系起来,孩子就能更明白学习的意义,动力自然就来了。

庆祝每个进步

别小看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对他们来说可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当他们取得成绩时,一定要好好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就像给车子加油,让他们的动力源源不断。

让他们探索兴趣

每个人的兴趣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喜欢的菜也不一样。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尝试不同的领域,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兴趣可是学习的超级动力,有了它,孩子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激发好奇心

人嘛,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所以,在给孩子布置任务之前,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任务产生兴趣。比如说,学习历史的时候,给他们讲讲古代皇帝的奇闻逸事,让他们觉得历史原来这么有趣。

让孩子看到任务的好处

奖励可是学习的“润滑剂”。奖励可以是各种形式,比如周末不用写作业、买他们喜欢的玩具等等。让孩子知道任务完成后会有好处,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动力。

放长眼光,看到远方

有时候,孩子短期内找不到学习的动力,这时就要让他们放长眼光,看到学习的最终目标。比如,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能和外国人交流,学习数学是为了将来能考上更好的大学。有了远大的目标,动力就会源源不断。

找到任务的实用价值

再枯燥的任务,也一定有它的实用价值。比如,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把任务的实用价值告诉孩子,让他们知道学习不是白费功夫,也是一种动力。

给孩子选择权

人都有自主的意识,自己做决定时会更有动力。在学习方面,也一样。给孩子一些选择权,让他们自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更有控制感,学习起来也会更主动。

从小培养学习意识

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学习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他们就能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家长们耐心和细心。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相信你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学习小达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是需要耐心、爱和对孩子潜力的坚定信念。通过了解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将学习与有意义的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点燃他们内心的学习之火。

当我们赋予孩子动力时,我们不仅在为他们的学业成功铺路,更在为他们的未来铺路。一个拥有内在学习动力的孩子将成长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拥有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如果对我的文章感到兴趣,帮忙关注、点赞、收藏,感谢大家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