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是我儿时的玩伴,好几年没见面了。今年6月份我们在老家遇上了,格外高兴。相互寒暄了一会之后,小Q抱怨,现在的生意都不好做,条条蛇咬人,你有没有好生意可以介绍呀!
我一听,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需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事,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只好附和着说,是啊,现在生意不好做。
实际上,我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时代,只要根据自己的优势选定好行业一头扎进去踏踏实实做事,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小Q的这个问题一出口就暴露了他迷茫的原因。没有深入思考问题,思想比较懒,有投机取巧的思想。
这样的现象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很多人习惯性的做着思想上的“伸手党”,等待着别人给他安排一个好的工作,给他一个具体可执行的计划,一个明确的答案等等。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怎么注册一个网站?有人恨不得找人手把手教她才好。
仔细想想,在这之前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伸手党,只是没意识到罢了。
有一次一个很亲密的朋友跟我提起单位同事在酒店烧炭自杀,我一听“烧炭自杀”觉得很陌生,于是张嘴就问,什么是烧炭自杀?朋友给了我一个很不屑的眼神,悠悠的吐了一句,自己去百度吧!当时心里还埋怨朋友不直接告诉我呢!不耻下问,这不是老祖宗教的吗?
前几天看专栏,一个老师提到学校里的学霸和普通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学霸几乎从来不问老师常识性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即可查阅到的信息。她们问的问题一般是呈探讨式的,或者与很多知识相关联的系统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问出来,老师很少能马上回答,几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能给出自己的见解。
接着文章分析了学霸之所以能提出好问题的几个重要要素。
第一,这个问题一定无法通过简单的搜索就能得到答案。
第二,设定好了问题的背景信息。
第三,一个好问题不是纯粹的索取,而是一种讨论。
对照一下自己的问题,立马相形见绌。啪啪啪打脸的节奏。难怪朋友鄙视我,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这就是一个赖人提的蠢问题,自己对自己的问题完全没有自主意识,像个孩子伸手找人要答案。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侮辱智商啊。
从一个人问出来的问题,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思维水平。顺着这个角度思考,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些人云亦云的人,不是性格上优柔寡断,而是思考问题时过于肤浅所致。
拿小Q的问题来分析,如果有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小QA行业前景很好,有一些朋友赚大发了。小Q可能会觉得也许可以做A行业。当他撸起袖子准备做的时候,另外一个朋友告诉他A行业不好做,自己的亲人在A行业亏损了好几十万。
这个时候小Q肯定会犯迷糊,裹足不前。于是就会出现他说的条条蛇咬人的现象。这就是人云亦云。
现在换一种假设:小Q对自身的优势劣势有很清晰的认知,对优势对应的行业有全面的了解,行业的未来趋势也做了详细周全的分析,结合两方面考虑最终选定一个行业的某个生意。这时如果周围有人鼓励或者泼冷水打压,小Q的情绪状态肯定会截然不同。他一定会坚定目标,勇往直前不被左右。因为,这个选择是自己经过详细的分析的出来的判断,而不是别人一句话的粗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拿炭烧自杀来举例。如果朋友回答我一句,就是一氧化碳中毒。那么,我对这个烧炭自杀的概念就停留在这几个字上面。如果我自己百度,烧炭自杀的概念就非常清晰。是一种自杀的方法,自杀者将自己困在密闭空间内燃烧木炭,然扫过程会耗尽室内的氧气,其后碳和氧不完全燃烧便会结合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气体交换能力,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缺氧而死。
接着还有现象成因,发生地区,相关名人等信息联系在一起。经过自己的查阅,对这个“炭烧自杀”这个名词所带来的信息量将完全不一样。甚至,在未来的生活中,自己会有意识的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防止意外发生。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点带来的信息网。如果更深入的了解,甚至可以用这个信息写一篇故事呢!
这就是问别人和自己查阅信息的不同。
现在,我们大概知道学霸是如何成为学霸,为什么有的人对自己的想法能坚定执行而不人云亦云啦!她们对信息和知识的理解非常深入,有点像冰山,浮在水面上看上去只有那么一点,如果深入水下,才发现它的根基居然那么深,那么庞大。
这正是冰山不容易倒塌,而落地的雪花见光就化的原因。同理,我们行为和观点如果没有大量信息的支撑便如墙头草一样两边倒。
原来人云亦云不是性格问题,而是思想懒惰。要摆脱它也非常简单,“思想勤快”,避免问没有质量的问题就跨出了第一步。下一次,遇到问题,勤快一点,多想想办法,动动手指,我们也可以成为学霸,远离人云亦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