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开始上班,一个朋友就开始抱怨,原来她8天长假有5天陪孩子在医院打吊瓶。孩子刚上幼儿园,咳嗽已经有两周,长假前一天还得了寻麻疹。
带孩子去医生检查说是支气管炎,给开了两盒药让回家边吃边观察,控制不住病情就要输液了。
回家后,孩子的病情真的控制不住了,大半夜孩子喊冷,一量体温38.9度。给吃了退烧药控制一下体温,天一亮就去医院了。
然后开始了五天输液治疗。
小孩子生病谁都避免不了,父母多费心、多尽心也是为人父母必经的涅槃之路。奇葩的是,在孩子妈妈这一系列的带子就医过程中孩子爸爸的表现。
长假前,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说孩子脸上一碰就一层疙瘩,让朋友带回去看看。
因为孩子已经咳嗽了两个星期了,又出现脸上起疙瘩的状况,孩子妈妈想可能是免疫力下降造成的其他疾病。于是就从公司请假赶紧回家带孩子去医院。医院检查是寻麻疹。
孩子爸爸一听朋友请假回家带孩子去医院,就说,孩子都会生病,扛扛就过去了,正好是提升免疫力的一个机会。还用你请假回家吗。
孩子咳嗽两个星期,又得了寻麻疹。这是要让孩子扛多久,这免疫力大战什么时候分胜负!
朋友气噎,无语。
医生听诊说支气管炎,严重了会得肺炎,建议吃药或输液。
孩子爸爸说,吃点药得了,坚决不输液,小孩子血管脆弱,输液会让血管硬化,而且抗生素对孩子身体不好。
行!孩子带着咳嗽和药回家继续扛。
半夜孩子发烧了,孩子妈妈要去医院,孩子爸爸说,发烧是正常现象,是孩子体内的抗体在战斗,是增强体质的好时机,在家观察就好了。
在孩子已经是支气管炎、医生已经给了肺炎预警的情况下,孩子妈妈坚决带孩子了去医院。
医生要给孩子拍X光和抽血化验确诊是否为肺炎,孩子爸爸又在电话里遥控,不能拍X光,对孩子的骨骼发育不好。
孩子妈妈一个人在医院里,带着发烧咳嗽不止的孩子,气得都要炸了。
然后直接挂了电话,该干嘛干嘛。
孩子还不到四岁,害怕扎针,每次输液前都要三四个医生护士抓住,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用小护士的话说“把耳膜都震破了”。
每个做妈妈的人设想一下孩子扎针时的场景,都会心碎吧。
每天孩子输液完回到家,孩子爸爸就问一句:明天还去吗?
就这样,孩子妈妈在医院独自坚持了五天,孩子爸爸在家独自待了五天。
这是亲爹啊?!
这是一个因社会上发生的过度医疗现象而杯弓蛇影的爸爸,这是一个对现代医学知识仅靠百度而一知半解的爸爸,这是一个把亲儿子当成自己仅有医学知识试验品的爸爸。
怕抗生素、怕X光、怕输液、怕破坏免疫力,看似都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健康,可他却完全忽略了孩子眼下的病情。
咳嗽两周、寻麻疹、支气管炎、发烧、肺炎,种种症状表明孩子自己的抵抗力已经坚持不住了,需要立即介入医学治疗,而这个爸爸还在跟坚持去医院的妈妈置气而无动于衷。
不亲耳听到,你绝对想象不到会有这样的爸爸,读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在北京首都摸爬滚打多年,竟然如此愚昧。
有知识却没文化,有眼界却没有分辨力,这种人,还不如一窍不通的好,至少不会混淆视听,害人害己。
最怕的就是这种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且无比自信的人了。因为知识不够,致使其对事物判断力不足,却因为强大的自信而对自己的判断坚信不疑,如果再加上强大的控制欲,那真的不可想象他们会做出何等荒唐之事。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职业都需要考核上岗,唯独做父母这个职业不需要,这是很悲哀的事。
我女儿从出生到现在两周岁,其间得过两次较严重的疾病。
一次是在她八个月的时候得了手足口。头天晚上给她洗澡时候发现腿上有红点点,没太在意,因为她饮食、精神都好,也没发烧,我以为不过是碰到什么过敏了,但是第二天发现脚趾上起了水泡了,下半身红点也多了。
于是赶紧拍照片在网上先咨询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医生。医生快速而肯定地判断说,是手足口,赶紧去医院看看。
于是,我们马上带着女儿去了北京儿童医院。到医院后,医生确诊是手足口。但因为不是很严重,所以做了传染病登记后,开了两盒口服药、两瓶外用消毒的药就让回家养着就可以了。
女儿第二次生病是在她16个多月的时候得了幼儿急疹,初时发烧直接到39度以上,但是没有其他症状,精神、饮食都很好,因为了解过相关的知识,觉得应该是幼儿急诊,于是,只在下午或晚上给她服用了美林和泰诺林,其他时候只是观察。
尽管比较笃定是幼儿急诊,发烧到第三天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去了一趟医院,做了抽血化验,看到各项指标基本都还好,不是细菌感染,医生的判断也基本是幼儿急诊,让回家观察,适时进行药物和物理退烧。
发烧三天三夜后,第四早上女儿身上已经有零星疹子出来了,体温也慢慢降了下来,到了晚上体温回归正常,身上、脸上的疹子都出来了。
有了孩子,就要学习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不求精通,只要有一点常识就好。有些时候可以在家观察,有些时候必须立即去医院,这需要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自己实在不能把握的,还是交给专业的医生比较好。社会上确实有不合格的医生和医疗机构,但是你不能用自己孩子的健康去与之对赌。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所有动物都具有。但是作为人,这份爱中要有理性,要有原则,而不是随心所欲。
虽然父母不需要上岗执照,但是我们要在心里对自己做个考核,不断提升,不断成长,不断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