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8原创分享第7天《多做对的,就没有机会做错了》

      青春期孩子常常被冠以“叛逆”的帽子,之前我也认同这个说法。随着一点点学习才知道所谓的“叛逆”其实是养育者和孩子“共谋”、“共创”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老话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之所以这个巴掌可以拍得响,简单说1,孩子进入青春期,对成长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欲望增强,热切希望主宰自己的生命状态、弄清楚自己是谁、以及做些自己想做的并认为可以做的事;2,养育者习惯或没有意识到自己依然处于控制和包办的管教方式中,过多地干涉或指责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继续用命令说教的口吻跟孩子进行所谓的沟通,从而更加激发了孩子的违逆。所以说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就显得很重要。

      二宝每周日晚上有一小时的电子游戏时间,前提是作业全部完成,个人卫生打扫完毕。这一约定从大约三年前开始执行,期间出现过焦灼和调整,到现在我们双方慢慢都已适应,我始终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态度。

今晚八点,孩子作业收拾停当。

聊天中说到:妈妈,我待会儿就可以玩游戏了!

我:是啊!

孩:我是不是在玩之前还得洗头呢?

我:是啊!你觉得呢?

孩:噢!那我等会儿去洗吧。

我:你愿意现在就去吗?

孩:离九点(游戏开始的时间)还有四十分钟了,我洗头用不了那么多时间。

我:提前把要做的事情做完会不会更轻松一些呢?

孩:(思考……)

去到了洗漱间……

感悟:和青春期说话的态度和语气很关键,立场(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也很重要。只有和孩子有足够的内在链接的情况下,你提出的建议才有可能被孩子接受,当这样的沟通方式重复发生,孩子也体会到养育者的建议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就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接受建议的次数也会增多。

好的感受带来好的结果,这样的氛围也是养育者和孩子“共谋”和“共创”出来的。

焦点解决倡导:多做对的,就没有机会做错了。所以,问题不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问题。

假如问题就在那里,您,将和孩子“谋/创”出怎样的解决方法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