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甲申风云》

文|马修读书


       最近在读《甲申风云》 ,上月从西安的全国图书博览会签售回来的新书,这是一本历史长篇小说,作者以历史为依据真实的反映历史事实,全书时间的跨度只有不足五十天,可见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时间点。

       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寻常,也印证了中国封建王朝从战国时期到大清王朝覆灭经历二千多年,从来没有一个封建政权统治超过300年,封建统治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的问题趋于尖锐,也导致了这一年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么多的政权接替交换。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是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朱由检)、清世祖顺治元年(福临,顺治皇帝)、大顺朝永昌元年(李自成),这一年正值大明、大清、大顺三个政权交替之际。

        对于大明王朝,对于崇祯皇帝,这是他们退出历史舞台,走向灭亡的一年,随着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在煤山自缢身亡,社会矛盾导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关外清军虎视眈眈,内忧外患导致明朝毁灭。崇祯皇帝,是位想有所作为的皇帝,而大明王朝的命数已定,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从登基之初连年的自然灾害,导致数十年的农民起义,17年一直在维持一个岌岌可危的王朝,崩塌只是时间的问题,根本无力改变历史的走向。虽本年五月十五于南京建立南明王朝,但对中国276年的统一时代已结束。在书中文字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崇祯帝的无奈,君王和大臣之前的推诿责任、不敢承担、犹豫不决,也导致了崇祯帝最后的愤怒和杀怒。

       李自成三月十九日顺利入京到山海关会战败北四月二十九日狼狈出逃北京,仅有四十二天,退回河南、陕西抗击,于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北通城被村民误杀致死,大顺王朝也基本宣告灭亡。李自成的失败作者考证认为不是之前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大顺军队进京后的极速腐化导致,而仅仅是个单纯的军事问题,低估了关外清军的实力和意图,且在吴三桂的归降问题上判断失误,直接导致猝不及防的全面奔溃。在吴三桂和陈圆圆的问题上,作者提出时间、条件的不可能,也是颠覆了之前“一怒冲冠为红颜”说法。吴三桂的借兵入关,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是吴三桂所决定的,他只是执行者,而是吴三桂的上司王永吉的决定。

        在同时,张献忠作为另外一个明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清军入关后于1646年南下,在引兵拒战中于西充凤凰山中箭而死,张献忠曾多次对平民大屠杀。

        这一阶段真真改变历史的就是大清帝国入关,大清王朝总共276年的统治,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叔父睿亲王多尔衮的辅佐下成为清朝第一位入关的皇帝,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替代明朝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

        本书虽为小说,但在历史问题和事件的考究上作者可谓细致考究,为我们呈现一部真实反映历史,又可读性强的大众历史小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山海关之战,非关美人,无涉卖国 ——甲申再读之二 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军在市民的夹道欢迎下...
    zolotang阅读 1,370评论 3 4
  • 2017.3.28 周二 今天晚上,学校要停水到明天。接到消息的同学,拼命的存水。当我看到热水器都接不出热水的时候...
    薇糖糖糖阅读 109评论 0 0
  • 贺瑾读书打卡第31天 《正面管教》88-93页 逻辑后果的四个R 相关: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 尊重:后果不能包括责难...
    贺瑾阅读 143评论 0 1
  • 冬梅昨天的主题是破碎,努力将过去学习多年的教育“专业知识”打破,她越来越被那些非理性的东西吸引并启发。然后对比而言...
    WEI_曹蕾阅读 353评论 1 1
  • 123456
    xavichen阅读 1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