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朋友和我诉苦,感觉工作事事不顺心,在二线城市的小公司里,每个月3000多块钱的工资,还得天天受老板的气,不是今天被指责这个做的不好,就是明天被说那个做的不行。
想要换工作吧,又找不到更好的机会,就算找一份新工作,还是跟现在的工作类似;换一份新工作还得重新开始3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因为工资低,租房、日常消费等占据大头开销,每个月工资所剩无几,没有什么存款,只能骑驴找马。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做的不顺心,但是也没有什么别的机会可以找到相对理想的工作,只能一边感叹世道不公,一边烦心着,一边挣扎着。
现在的就业大环境不如从前,很多单位都想要刚毕业的大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或者寻求能力强、高技术的人才。入职可替代性强的岗位,不仅没有什么进步的空间,还很容易几年如一日的原地踏步,年龄大一些就容易被年轻人替代。
就事实来看,想要改变现在的处境,真的就那么难吗?
朋友的弟弟蛋蛋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刚开始的时候,在厂子里打工,但他觉得日复一日机械性的工作很难让自己有收入的提高,于是转行去做销售。
初期做销售的人往往四处碰壁,受尽白眼,但是蛋蛋没有灰心丧气,他经常跟师傅讨教,帮着师傅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间长了师傅觉得他很踏实,倍加信任,教授了他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销售技能,再加上蛋蛋自己的努力,慢慢也实现了收入的翻倍。
朋友小文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小文原来是办公室的文员,做的都是打杂的事情,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平时下班回家后,自学PPT、 Excel等办公软件。
去年年底,领导安排她做部门年终总结的PPT,要在年会时播放。因为平时的积累,小文最终的PPT呈现的很精彩,受到了老板的赞赏。春节假期过后,小文便被调去了培训部门,工资翻了一倍。
工作后,我发现要想不断地进步、实现晋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持续学习。工作后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刻意学习来提升工作技能:做风险管理的大学同学为提高工作精确度学起了编程;小区花店的老板娘置办了公众号,学习了微信运营;就连60多岁的大姨为了给跳广场舞大妈们置办服装,也专门学习了淘宝购物。
比起我们已经会的东西,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不懂或不会的,只要想要学习,总能发现有用的技能。
2.无论做什么事情,先设定计划,实现短期目标总比实现长期目标容易得多。
换句话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更长远的进步和改变。
3.先完成再完善。当一件事没有开始做之前,只会是无限的拖延。做一件困难的事或者心里不想做的事,有时候迈出第1步的难度堪比登上泰山,但只要一旦开始做了,就会慢慢步入正轨。
4.多和执行力强的人在一起,看看别人是怎么行动的。多和心态积极的人在一起,看看别人平时都在做些什么。我的大学同学毕业5年后有了较大的差距,归根结底除了思维的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的执行力差异。执行力强的人可能一年一个提升,而执行力弱的人,几年过去,还是一如从前,甚至可能是走下坡路。
当然了,肯定很多人会说:说的容易做起来难,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我想说:
当大家起点一致时,如果不奋力向前跑,你怎么可能领先于他人?
如果轻易放弃、半途而废,你又怎能看到终点到底是何种风景?
如果没有努力与坚持,茫茫众生,你又怎么可能脱颖而出呢?
从现在开始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吧,别等一生将要耗尽时回过头看,才发现不是事事不如人意,而是自己没那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