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你用冷漠的语言伤害了周围人的时候,他们的负面情绪会在这个空间里游荡,最终回报在你身上,这就是所谓的报应。
2、改变需要动力,也需要智慧,不学习、不改变的人注定要不断伤害与被伤害。
3、尴尬之所在,正是机会之所在。
4、属于这个时代的好好说话,有朝气,也有锐气; 不伤人,却也不用屈已从人。
5、底气来自实力。淡定地“不说话”的底气,来自“如果说,就一定能好好说”的实力。所谓静水流深,才能胸有惊雷、面如平湖,不是说肚里一包草、脸上带着温暖的笑,你就能立地成佛。就像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就像拳王不跟小混混动粗,就像刘国梁被无知网友说成是不懂球的胖子也不恼火。那些温润如玉、不跟一般人计较的高手,都是先有说话的实力,再有从容淡定的风度。只是因为他们呈现出来的往往都是八风不动、娓娓道来的气质,让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学到了这个外表,就学到了好好说话的精髓。
6、心大,就会欠缺察言观色的敏锐; 心大,就会无法洞悉对方的言外之意; 心大,就会说话欠考虑; 心大,就会伤人而不自知。
7、听话的时候可以心大,说话的时候却必须要心思缜密。
8、决定你是谁的,既非身份关系,也不是外在限定,而是你的表述,每一个人都必须平等地以自已的言说来证明自已的存在。这并不是说“你说什么你就是什么”,而是说,人们更多地从你的言论来判定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9、之所以企业越来越强调当众表达力,之所以创业者越来越注重个人魅力和演讲的功夫,不是因为做事不重要,而是因为在大家能干的活越来越趋同的时候,说话变得更加重要。
10、兼具“耐思”(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智慧)、“耐撕”(处理观点交锋和利益冲突的能力)、“nice”(与人为善追求达成共识),才是这个时代所要求的“好好说话”。
11、常见的五种说话场景里,权力的大致关系:
演讲:权力的形成(吸引,聚焦与引导)
沟通:权力的流动(避免冲撞与协调转向)
说服:权力在对方(无权的一方要改变有权的一方)
谈判:权力在双方(双方要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辩论:权力在他方(双方无权决定胜负,通常由中立的第三方裁决)
12、说话时容易犯的错误:
1)演讲时上台伊始就急着煽情或者下结论------先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可,再来传达真正重要的信息,我们必须先理解演讲是“权力的形成”,重在对听众的吸引,聚焦和引导,才能在这个场景里掌握主动。
2)沟通时喜欢强行推进自已的结论------任何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甚至只是暗示出地位的区别,都是沟通的大忌。
3)说服时以为只要能辩倒对方就可以“以理服人”------说服的关键就是要尊重并且利用对方的自主性,使其从自身角度出发,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所希望其接受的观点。我们要卸下对方的心理防御机制,诉诸对方自身的心理需求,让“我说服了你”变成“你说服了自已”,让“我的观念打败了你的观念”变成“你的观念升级了”。
4)谈判时以为只要真诚沟通就一定能携手共赢-------当方案各有优劣,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场景是谈判,而不是沟通,此时我们需要的是把各自的目的、诉求、损益摆到台面上来谈,通过讨价还价的利益交换,尽快确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版本。
5)辩论时以为只要压倒对手就是自已的胜利------对手其实并不重要,他们只是我们向第三方证明自已正确的一个工具,这是辩论的基本策略,也是辩论讲究风度的根本原因。
13、单学沟通,会变得像兔子一样柔弱; 单学说服,会变得像狐狸一样腹黑; 单学谈判,会变得像鳄鱼一样冷酷; 单学演讲,会变得像孔雀一样显摆; 单学辩论,会变得像刺猬一样难缠。因为你就像那只蚂蚁,只看到锐利的边角,没有看到图形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