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也可以“塑形”?
文/张荣华
阅读提示: 声音被誉为人的第二张脸,有的人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有的人觉得自己吐字不标准,连发语音、接电话都没有底气;有的人表达没气场,沟通中总显被动;还有的人说话没重点,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错失很多机会.......一个人的身份、修养、学识,都会从声音中流露出来。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声音是天生的,并且羡慕那些说话好听的人,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告诉你,声音也可以“塑形”,如何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普通人也可通过学习科学的发声技巧,改变自己的面貌乃至工作、生活,你相信吗?
听说有一个人,可以不看真人,仅凭声音,就能辨别出说话的人是站着,还是坐着,整个人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状态,甚至这个人是什么性格的?她就是在主持界有着“小董卿”之称,并能够“听声识人”的宇彤老师。
在见宇彤老师之前,洛洛带着诸多疑问,“她是如何做到‘听声识人’的?”“那些来学声音的人都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什么声音才算好声音?声音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可以改变性格甚至重塑一个人?”
在饭桌上等菜的间隙,大家坐在一起闲聊,初次见面的宇彤老师笑着对洛洛说:“听你的声音,语速很快,但没有重点,你的性格很开朗,但有些急躁”,面对宇彤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洛洛心里是一个大写的“服”字,最让她惊讶的是,宇彤老师居然推测出她婚后比婚前的性格更急躁,而且有一些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问题就这样被“无情”地指出来。
比如:“你把性格最好的一面都给了朋友或同事,把最差的一面给了家人”;“你对自己的声音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知道你心急口快的说话方式可能得罪了人都不知道,这让你很难在职场上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如果动不动吼孩子,未来孩子找的对象,要不就是经常吼他的,要不就是经常被他吼的”,听到这些,顿时让洛洛“不寒而栗”,她没想到声音的影响原来如此之大。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那些拥有好声音都是天生的,也许很多人觉得只有那些从事播音主持、或者需要上台演讲、以及从事跟声音有关工作的人才需要练习,对于普通人来说,说话谁不会?为什么还要训练声音呢? 在宇彤老师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有时你不满意这个礼物,那是因为你,打开方式不对!每一种嗓音都有自己擅长的曲风,她说,上天给你基本音色,后天训练决定最终声音。好声音不等于声音好听,也不等于普通话标准,而是具有语言的感染力,能够打动人。
说到“听音识人”,她说那是缘于自己对声音的敏感,说到声音可以“重塑”一个人,她说那是因为声音是发自你内心的,你跟自己内心交流后,会感觉到自己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柔和自信,你的声音温柔了,自然你的性格就变得不再那么暴躁,那么焦虑了。
跟她学习声音的人很多,既有阅历丰富的老师,但总觉得自己讲课声音平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也有年轻的设计师,平常工作对着电脑,很少与人交流,感觉久而久之都找不到自己的声音了;既有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觉得自己说话不够干脆利落而选择“沉默寡言”;也有自己做生意的店主,认为自己声音沙哑不好听而不敢跟顾客沟通;既有人到中年的白领,想要寻求更大的突破,也有退休的干部,被不敢讲普通话困扰了几十年……也许每个人当初学习的初衷不尽相同,但都因为走上一条为声音“塑形”的道路而改变了自己,不仅变得敢于开口、更加自信,给自己的性格、工作乃至生活都带来了不小的改变,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声音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人物故事:猫猫 85后 职业:公务员
猫猫给人的第一印象,阳光自信、活泼开朗,现在认识她的人,也许想象不出一年前她是什么样子的。“过去,我的声音录下来再放出来听,连我自己都有种听不下去的感觉,感觉特别别扭,像是从嗓子眼里发出的‘蚊鸣’声”,她说,以前总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好听,平时与人交流时,能少说就少说,在工作中也同样习惯保持缄默,大家还一度以为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她说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工作性质要求严谨的原因,更多的在于个人的不自信,总感觉自己说话不够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一次偶然的机会,猫猫接触了关于声音训练的课程,从一开始的基本功练习,老师就是针对她声音上的弱点和短板来“量身定做”的,所以效果上可谓是“立竿见影”。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让她逐渐体会到“身心合一”的含义,因为声音也是心灵的一面,如果内心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负面情绪较多,缺乏自信、悲观等等,这些都会在声音中体现出来。
只有觉察到问题,才有疗愈的机会。老师通过对猫猫声音的分析,把她硬生生拉到了面对自己内心真实世界的境地,让她重新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自己并没有表面上那么乐观和坚强,自我压抑的成分特别多,所以说话的声音缺乏感情色彩和温度,比较沉闷。老师让她尝试去练习一些开心的段子,由于猫猫的内心没打开,无法放松自己,那种欢快的语句怎么也说不出口,或者说出来完全不是那个味。 后来,老师针对她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身心与声音合一的练习,并教给她一些如何打开心轮的方法,这个方法成为她每天必练的内容之一,每次练完都会有在一种内心空旷豁达的通畅感。很快,猫猫的变化便让同事们“刮目相看”,她不仅不再惧怕在公众面前讲话,而且声音变得干脆、有力量、有温度,整个人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
声音无极限,人生不设限
人物故事:“马馥芳” 70后 事业单位
“马馥芳”其实不是她的真名,因为在一次声音模拟场景中,“马馥芳、马馥芳、马馥芳,哈哈哈哈哈哈哈,马馥芳,你这次是自寻死路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她一声高过一声,因获知“仇人”的丑闻而发出邪恶痛快的笑声,简直把模拟的剧中人物演活了,以至于大家一看到她,就叫她“马馥芳”。那全开的气场以及“魔性”的笑声,连老师都不得不惊叹:“这还是原来的你吗?”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马馥芳”是另外一种样子,一直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她说自己是一个顾虑很多的人,总想事事周全。因为学演讲,才接触到声音这门艺术,她记得当时只读了一句“飒飒西风满院栽”,宇彤老师就说:“你将自己包得多么紧啊,给了自己太多的束缚”,老师的判断可谓是“一语中的”。 起初她只是想学会发声不累的技巧,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她慢慢地体会到所有的技巧都要以情感作为起点和终点,都是为情感服务的。在练习这些技巧的时候,感觉自己身体内气息的流动,身心的放松愉悦,当气息下沉的时候,往往也能感觉得到内在的声音。
她说,让她感触最深的是,声音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比如在配音秀中,老师要求她们模仿《白雪公主》中老巫婆的配音、《芈月传》中殿前训诫的配音、以及《怎么可以吃兔兔》的配音,时而邪恶、时而霸气、时而温柔,她说如果不是因为学声音,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怎么会有这些不一样的体验,当她用声音完全“颠覆”自己的形象时,也让她看见了自己人生的无限可能。 “练声之初,只是单纯希望说话不累,现在是希望能更好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今的“马馥芳”,不仅在演讲中更加自信大方,也在释放自己内在的天性,在她看来,声音的修行就是心灵的修行,声音改变了,你也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她的座右铭是“声音无极限,人生不设限”。
声音不是天生的、不变的
人物故事:灵慧 60后 退休干部
“声音能改变吗?”60后的灵慧用短短一年多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声音不是天生的,不变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改变。 灵慧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不敢讲普通话的问题一直困扰了她50多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开始接触语言美学。如今,刚认识的朋友听她说话,觉得她肯定不是广州人。
以前,每当单位开会要公开发言,灵慧是不敢讲的,如果不得不讲,每一次领导和同事都特许她用广州话发言。经过一段时间声音的学习,让她明白,不要去纠结自己的普通话到底标不标准,把想要表达的说清楚,用心、用爱说出来就可以了。正如宇彤老师所言:“内在世界创造声音,而不是声音创造内在世界。”灵慧努力地跟着老师学习、每天坚持练基本功,并认真记录,把练习时的声音自然流露在日常生活中。过了半年,她自信地跟老师说:“老师,我现在的声音是这样的”,老师当时就问:“灵慧是你吗?”
如今的灵慧,说话温柔慈爱,给人一种大姐般的温暖。她说,通过学习才明白声音有虚实、快慢、强弱、高低之分;还有语音、语调要到位,声音才好听;不管说什么,可以慢读,但不可以拖音。在说话中,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你在说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爱去说,让这个爱贯穿于全身,这样才能拥有令人如沐春风的好声音。 在灵慧看来,声音与人的修行是一样的道理,沟通从心开始,以真诚的心对人,以温柔的话示人,以同理心理解人,你就会收获好人缘。声音的蜕变让她不仅收获了好人缘,而且还经常被朋友夸:“你的声音现在好听了”。她说,更重要的是以前发言都是一股脑地说,不知所云,现在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自信大胆地慢慢说出来,最近在一个城中话题的节目中还获了一个小奖呢。
起初,灵慧学声音时,有人总说太晚了,但灵慧始终坚信,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一个时期都是年轻的,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原文刊载于2018年6月17日《珠江商报》A3版
链接:http://epaper.sc168.com.cn/disnews_new.asp?Fid=139816&FlayoutId=4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