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将那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补天石化作通灵宝玉,携到温柔富贵乡走上了一遭,回首倒将那亲历的悲欢离合编作一本《石头记》,被那空空道人抄录一番,终究问世传奇。那补天石经历一番世态故事,倒也有了求道之心,在青埂峰下打坐修行,离世忘俗。
山中不见春秋,修道更不知年岁。这日,正待补天石休憩之时,见有一男一女踏云而来,生的骨格不凡,丰神迥异,面有玉色,男子锦衣华服,女子素衣白裙,飘飘乎遗世独立,好个神仙中人。这石头见了二人,却觉得面熟,正待一番回想之际,忽见那男子将石头凌空摄入手中,笑道:"你这顽石,百年不见,竟不记得我了,莫不是讨打?"石头听了顿时惶恐,虽为石身,可毕竟见过风尘,早已将自己作个人看,哪里受得了仙人的威势,高声喊道:"仙人饶命,弟子不知何处恼了仙人,望乞明示。"那女子掩面而笑:"还道是通灵宝玉,不过百年,却是连故人也不认得了。"这石头仔细看那仙人,虽气质飘渺,但面容却和昔日宝玉一模一样,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少了一番世俗,多了几分洒脱。"原来是宝玉,不,应该是赤霞宫神瑛侍者,这位仙子可是绛珠仙子。两位倒是修成正果了,可叹我本是顽石,修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二位含笑不语,只听得那石头满腹抱怨。那男子听罢,陡然一叹:"原是石兄仍旧身在迷途!"石头一愣,却是不知何处出了差错,乃问道:"宝玉,莫非事有隐情?"男子说道:"我是宝玉,亦不是宝玉,不过是凡间历练,身在劫中而不自知。可我是神瑛侍者,亦不是神瑛侍者,此亦是劫数。石兄,你莫不知自己也在劫中?" 石头听得此言,脑海中灵光一闪,却未能抓住,只听得那男子说道:"你随我三生,也应与我一同逍遥去了。痴儿,还不醒来?"声如洪钟,在青梗山下震得云飞虹散,石头本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听得此言,刹那七窍具通,应声跳出男子手心,在那青梗山下轰的一声砸出个深坑,坑中并非泥沙,反倒是露出一块石板,上刻几个大字"三生石上三生念,一世情缘一世牵。"石头看了几个字,石身出了几道裂痕,猛然间从中跳出块翡翠碧玉来,青光乍现,现出尘世无尽繁华来。待青光收敛,幻影消尽,却是化作一童子,三尺大小,高声唱道"三生入凡,皆作俗世看客。顽石落泪,终是三生仙缘。"回头朝那两位仙子做了一揖,"多谢公子,望公子为我取个姓名可好?"。那男子笑道:"你本是三生石化形,借我二人满了三世劫难,缘定三生,姓名也应由此而出。"正待童子问询,忽地天地有感,凭空浮出"三生客"三个大字,入了童子眉心。男子便道:"此名本天授,三生客,果真恰如其分。我便呼你为小三,常伴我二人,一同修行!"童子化作一块碧玉,上刻三生客三个字,附在男子腰间。
二位仙子将行之时,见到青埂山石上所刻石头记一篇,字迹斑驳脱落,原是三生石已化形离去,此地也失去了仙气,便不能持久。男子对那女子笑道:"这 《石头记》一篇倒是我二人历劫之证,然后四十回虽为言事,实为破劫之法,修真之要诀,隐含先天之道,不免泄露天机,却不能尽为世人所知。而且此一番入世,不过度劫而来,三劫已过,却不防将个中缘由详述一番,倒叫世人明白,世间种种,皆由缘法。"女子点头称是。但见一道霞光掠过,石璧上字迹清晰了几分,不过全篇本是一百二十回,只留得八十回,又补上一篇《三生石》,于《石头记》篇后。男子又将那石板摄入手中,啧啧称奇。这石板也是件宝贝,照见三生,明心见性,对修道之人尤善,不过二人都已是仙人之姿,倒也不放在眼里,将这石板投入青埂峰中,补了此处灵气,石板上"三生石上三生念,一世情缘一世牵"几字缀在山石刻字两侧,字上尚有灵气,倒是将全部刻字隐去。男子笑道:"妙哉,妙哉,此处静待有缘人,我等该离去了。"说罢二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往何处去了。
却说这青埂峰上石刻,自消隐了面目,静待有缘人问津。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天地灵气衰颓,地貌突变,旧日青埂峰傲然耸立,如今却成就深不见底的渊涧。这石刻也因灵气不在,难隐其形迹,应是到了出世之时。这日,有一落魄书生经此深涧。这书生本是附近青山村贾氏旁系,姓贾,名彬,字翰彰。志于官场仕途,却屡试不第,才学虽高,却不通世故,终日奔波,却无甚出路,如今人到中年,也便绝了心思,就在本籍作了一处私塾先生,勉强为生。平日里颇好出游,寻得一处桃源所在,自斟自酌,借酒起兴,写诗作文,倒也图个痛快,因是教书大半收入也都投了沽酒之上。这日听得人说此处有一深涧,百年前却是青山所在,便起了兴致,决定见一番沧海桑田之变化。沽了二斤好酒,全身不过一酒壶,便动身去了。景倒是好景,却不料自家酒酣,茫茫然坠入深谷。也真是因缘际会,正巧山涧陡壁上几棵青松横出,几番卸力,这贾翰彰摔了个头昏脑胀,却不至于丢了性命。不过经此劫难,终究是酒醒了通透,好一阵后怕。待回过神来,四顾周围,草木萋萋,不说人影,纵是飞禽走兽也少有踪迹。抬头一望,只见得一线天光,幽冥深邃之状却是难掩。正当抬头望时,忽见正前方石壁隐有五彩霞光,似有形迹于其上,走近一看,却不曾发觉究竟是何物。又歇了半晌,席地坐下,又饮几口酒,浑不在意自家处境。这书生倒是豁达,若是旁人落得此等境况,定然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如何还能借酒逍遥。贾瀚彰靠着石壁呆了许久,终究是受了惊吓,再加上酒劲,便觉得有些困乏,也便懵懵然睡去了。不知睡了多久,直到月光泻入,恰洒在那石壁之上。或许是这石壁也知,此便是有缘人来了,凭空落下一石块,砸在那书生肩上,顿时醒了过来。待书生凭着月色一瞧,这石壁上现了几个大字出来"三生石上三生念,一世情缘一世牵"。这书生自忖道:"白天未曾得见,如今凭着月色倒是见着这等奇景,莫非是甚仙家法宝,定然是一番因缘所致。"又仔细观看,原来是《石头记》与《三生石》两篇,这书生平日里最爱文章,然却非圣贤文章,而是市井小品,什么精怪之说,修仙箴言,亦或是烟花故事,尢爱赏玩。如今遇了此等佳作,认定了是仙人遗刻,如何能不惊喜非凡。读罢《石头记》,方才觉得与市井之中《红楼梦》一书倒是有八九分相像,八十回而已,不过要多了些仙人之说,少了些圣贤之道,其中故事个中隐情也一一评述,平添了几分精彩。至于《三生石》一篇,更是述说仙人故事,什么天宫仙山,什么精怪妖魔,言之凿凿,让人信不能疑,却又惊叹万千。贾翰彰读了这两则故事,更是觉得畅快不已,引得才思勃发,苦于无笔墨随身,只好对月豪饮了几口酒,稍稍定了心思。又恐失了仙缘,将这故事读了一遍又一遍,尤其是《三生石》一篇,不似《石头记》之长,亦不如《石头记》之文辞华美,却因是仙家故事,反倒被贾翰彰记得更深。
一夜无言,待到天明,却看得石壁上文字渐渐消隐,不复可见。这一日,贾翰彰已然没了酒,此处又无生食,他虽饥肠辘辘,却满心记挂着石壁上的故事,毫不在意自身处境,只是待着等到何时故事再现,定要细加考究一番。又是夜半,月光辉映之下,贾翰彰正待仔细观看,却不料石壁上字迹稍一显现,却逐渐脱落下来。满腹期待,却成了枉然,只落下一孤单身影,独自枯坐,不知不觉睡去了。次日,贾翰彰醒转过来,正考虑该是何处谋求生路,赶紧回去将故事抄写一番,也当问世传奇。正当忖度之时,猛然一阵惊响,却是那石壁自己脱落之处,出现了一个洞口,洞口深邃,不过可见一丝微光。贾翰彰以为仙人指路,不管不顾,立即进了洞,洞内倒是宽敞,这书生因急着寻路,倒也不管身后之事,一心向前。果然出了洞,正是青山村一侧。来不及与旁人招呼,急急取笔墨来,奋笔疾书,直到夜深不见毫光,方才停笔。因故事稍长,细节不免疏忽,但故事大纲无恙,什么悲观离合,历劫续缘,倒是明晰。此事已了,腹中空空已久,草草吃过饭,又回想起那出来的洞口,想起那处幽深绝世之地,便觉得是个桃源之所在。于是回去找寻,还真如是桃花源一般,再不复寻得回路。又到深涧之上一观,其内不可见物,深不见底,更觉得当日之事真是仙家缘法,便不再苛求。
此后经年,贾翰彰笔耕不辍,将《三生石》一篇几番修订,反复删改,其中模糊遗忘之事,仔细揣摩,或以春秋笔法,或以虚构编造,历时三年方搁笔功成。而《石头记》一篇,却是因为世间已有传奇,虽自己所得之作稍有不同,无关大意,便不复重述,只将个中隐情集成一册《青梗峰遗刻》,留作赏读。后因世事更迭,《三生石》一篇也入了市井奇谈,然而《青埂峰遗刻》倒是早已亡佚,不复得见。至于这《三生石》究竟如何,且听下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