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别人借钱,是怎样一种心理?借了钱却不想还,又是怎样一种心理呢?
促使自己向别人借钱的最根本原因当然是手头缺钱,又急需用钱,而借钱正好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
借钱的对象往往是和自己有关系以及关系好的人,比如同学、室友、同事、朋友、亲人。因为我们知道,和自己走得近,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更容易相信我们,更愿意帮助我们,从而更容易借钱给我们。
既然是借,那自然就得还。在借钱之前,我们当然是想好了在一定的时间内把钱还清。但是,借钱之后,借钱者往往不能按照之前预想的那样如期还钱,反而一拖再拖,甚至不还,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1、到期想还,但是手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无可奈何,只得延迟还款时间。
2、有意拖延还款时间,这样的人打心底里是不想还钱的,但是碍于自己的面子和习俗的道德评判,又不得不还钱。于是一拖再拖,最好能拖上一辈子。这种人的说法是:我不是不还钱,只是晚点再还。但到底有多晚,几乎全凭他个人的意思。
3、根本就没想过还钱。这种行为其实和骗钱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披了件华丽的外衣罢了。纯粹就是以“借”为由头,将他人的钱财骗为己用。
对于第一个原因,我们完全可以谅解,他内心是想还钱的,是愿意还钱的,之所以不能按期归还,主要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予许。
这样的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对他们来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借钱给自己的那个人的善意和信任,并对此心存感激。倘若不能及时还钱,他们会受到来自内心的自我谴责,感到惭愧内疚。
因而他们把还钱的事牢记心里,并努力完成这件事。当他们还钱后,犹如压在心头的石头落了地,感到轻松自在,同时也为自己的诚信感到自豪。
就第二个原因而言,是最普遍也最令人头疼的情形。他们明明知道借钱就得还,但是内心却很抗拒,不情愿。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同样,这种本能也根深蒂固在人的潜意识深处。还钱意味着自己口袋中的钱减少,意味着钱财的损失,意味着自己利益的受损,而且把这笔钱拿出去后,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对于这种看起来不利己的行为,人的潜意识是抗拒的。而这种抗拒往往表现为人们无意识地忘记借钱的事,或有意识地忽略借钱的事。总之,就是潜意识强烈抵制还钱的行为,希望它越晚发生越好,当然能抹掉这件事更好,于是一拖再拖。
当被人提醒或催促还钱时,一方面,他像炸了毛的猫,觉得自身利益受到了威胁,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他觉得很没面子,因为催他还钱意味着他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没有按时还钱,是个不讲诚信的人。这让他内心感到羞耻,这种羞耻心会转化成对他人的愤怒和怨恨,并通过贬低对方以自我安慰,达到自我救赎的目的,比如在内心或出言毁谤对方小气、斤斤计较,不够义气,不够朋友,借钱眼开等。
即便最终不得不还了钱,他心里也是不甘心的,好像是便宜了对方似的,心理很不平衡,继而产生愤怒与责怨的情绪,甚至会采取绝交的手段来报复,以达到心理平衡。
对于素质良好之人来讲,他们能清楚的意识到借钱还钱是个等量的过程,不存在此消彼长,更不存在损己的说法,因而他们的抗拒心理很弱,还钱干脆。
虽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我们对于避害就利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任何危害他人的利己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如若只遵循趋利避害的潜意识方针行事,那么,我们跟那些任凭原始欲望支配的野兽有什么区别?
借钱给别人,是怎样一种心理?对待借钱拖延不还的行为,又是怎样一种心理呢?
愿意把钱借给别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们对借钱者的信任,知道(更多的时候是愿意去相信)这个人的人品是值得信赖的,说的话是可靠的。即便不能按时归还,那也是有原因的,不是故意的;他不会不认账,更不会翻脸不认人。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倾向,促进了人们的借钱行为。
除了上面的这个重要因素外,还有一个常被人们所忽略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人们想通过借钱给他人的这一举动,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这又是怎么个说法呢?
首先,借钱给别人,对自己而言,是一种义举,善举,因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到他人而感到心情愉悦,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同时,借钱给他人,暗含着你比他强的意味,从而让自己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而满足感和优越感都是人们所需要的,所追求的。
其次,是想借此来证明自己是个好人,心地善良,胸怀广大;表明自己够义气,够朋友;想让对方甚至其他人知道自己是值得信赖的、值得交往的、有价值的。
再者,互利互惠,希望以后自己有难时,对方能想起今日的情分,帮上一把。
最后,是希望以此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让彼此的联系更加深刻,情感变得更加密切。
以上这些心理因素在许多时候都能实现,但在更多的时候却成了自己的一厢情愿。
借钱出去易,收款回来难,借钱最怕的就是人财两空。当别人没有按时还钱又不对此作出任何解释的时候,人们会产生危机感,但一开始不会急着否定对方,而是自己寻找各种理由来解答对方不按时还钱的合理性,比如对方太忙,把这事给忘了,所以没能及时还钱等等。
而这些脑洞的本质,是希望挽救自己对对方的信任感,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方仍旧没有履行承诺,或玩失忆,或玩失踪,以各种理由拖延还钱,自此,人们深感自己遭到了背叛,原先的那些信赖已经被消磨一空,强烈的危机感促使人们主动去催促对方还钱。若是对方装聋作哑,死不认账,将激起人们的愤恨,致使彼此之间的关系破裂。
在这件事中,除了因对方的劣行而产生的憎恶外,人们更多的是懊悔和自责自己当初把钱借给对方的决定,悔恨自己有眼无珠,错信他人。
借钱最终致使彼此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把钱看得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对方的这些行为是对自己信任的践踏,对彼此之间感情的轻视,对自己尊严的轻蔑,令人痛心,难以原谅。
最后,笔者不得不说说在借钱中存在的一个奇怪现象,那就是人们在本该催促还钱时,却总是羞于开口。开这个口反倒像自己做了什么天大的错事似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会很丢人,没面子,显得自己吝啬抠门,斤斤计较。而这实质上只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生怕这一开口破环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致使当初借钱出去时的那些希冀全部化为泡影。
显然,这些想法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人家欠债不还,一拖再拖,巴不得你不让还钱,这种人本身的品性就有问题,并且他的这些行为已经非常明确地在告诉你,他压根就没把你放在心上,你在他心里至始至终都没分量,你又何必在一边自作多情呢?
笔者以喜欢的一句话结尾吧: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