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迷迷茫茫,模模糊糊。在面对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不知所措。大学和专业应该怎么选?几乎没有人能够帮到我,因为亲戚家人中上了大学的寥寥无几。
当时抱着敬重的态度试着向父母亲戚简单问一问,但他们的回答,在我上完大学后回想起来,让我觉得是没有根据的,甚至是误导性的。也让我感触到,向一个没有相关领域经历的人讨教是一件很不值得提倡的事情。知道一些事情,也应该是亲身经历后的“知道”才具有意义。
没有经历的人的“知道”只不过是自以为是的知道而已,不经验证自然不可信。但是,不得不说,父母前辈们的建议一定是在他们可理解的逻辑里给出的他们认为的好的建议,对于善意的建议,自然我们始终要报以感激,因为能给我们建议的人都值得我们真心感谢。
对于大学而言,其实选择并不多。几乎不会有人考了清华北大的分数,而去上一个三本大学。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来的,或者说你的高考总分数排名。你的大学选择只不过是相对于你的高考分数区间所对应的几所大学而已。但是就针对于这几所大学,又该如何选择?
我的看法是,先看自己是不是已经有了意中的专业,首选靠专业强弱来选择大学。但讽刺的是,尤其像我们这种普通乡镇学生的父母根本没有培养意识,很少会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比如,编程,英语,设计等。而且,父母一辈没上过大学,也是对大学和专业一窍不通。自然而然,我们除了会拼命的学习,没有什么一技之长。
那么,没有意中专业的话,大学的首要选择首推大城市,北上广深,各大省会。虽然大城市的消费高,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已经能够靠自己自力更生了,不过大部分父母仍然会不断地准时地寄来学费生活费。
就像非常富有的人很少一样,极度贫困的家庭也并不多。大部分孩子上了大学仍然会得到父母的经济支持。而大城市的高消费背后,是数不清的尝试机会,来自世界的文化交融,强劲有力的经济基础,开放活跃的创新氛围。
大城市带来的一定压力在大多数人秃废无为的大学时光里能够带给我们求变的动力,从而不断努力,这是难得的机会。
其次,大学选择综合性的相对比纯理工科更好。因为大学的综合性带来的不只是一种学术氛围,更有时在某些领域,文理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有时不同的认知正是刺激我们真正思考的“导火索”。而综合性大学的多样化也能带给我们更多尝试学习的机会,能让我们在初入大学时对自我探索有更多的选择。
大学根据自己高考分数选就行了,而专业选择,是个很大的坑。因为不管你最终选择什么专业,你一定会发现你的专业有非常多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有可能包括你。
但是,那些说不喜欢自己专业的人,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他们口中的那个他们喜欢但自己并没有读过的专业是他们真正喜欢的吗?还是一种对当前不适感的逃避?
其实后来发现,小部分人是真的有专业喜欢与否,但他们大部分根本没有喜欢的专业,因为每一个专业的学成都要长时间的投入,十分的专注,不断重复的记忆与操练,不断的努力与勤奋,克服自我不安,走出舒适圈。
而他们不想走出舒适圈,静不下心学习,被一些其他有趣的事情吸引住,他们的兴趣不是专业,而是听歌,看电影,聊天,他们很懒,又改变不了当前的局面。
等到毕业想找一份好工作时屡屡碰壁,他们最终会认识到,“所有偷过的懒,岁月会让你加倍偿还”。与其让这种状态拖到毕业时不得不做出选择,不如在自己有选择权的时候自己主动选择尝试。
我想说,喜不喜欢,或者说兴趣有无,在最开始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给自己尝试探索并且深入了解的机会。
兴趣是在你深入并做好一件事情时自然而然产生的感觉,而不是你去做一件事情的原因。那么在大学的专业探索就要践行以下几点。
第一,深入本专业,掌握高级知识,动手实操,先把自己专业学好,有了点小成绩后就有了成就感,再评断自己喜欢与否。不要让不喜欢这个想法先入为主,不然你无法真正了解你自己的专业。
第二,把专业分一分类,文理工的性质是不同的。尝试的过程中去尝试不同性质的专业无疑是最高效靠谱的方法。你不喜欢化工,你很难在尝试生工之后喜欢生工。你不喜欢德语,你很难在尝试意大利语之后喜欢意大利语。你不喜欢数学,你很难在尝试物理之后喜欢物理。要注意,一定要对你所尝试的专业有一定的深入了解,不要浅尝辄止。
第三,确定了自己更有兴趣或更让你有成就感的专业后,就朝着这个专业方向,不断地努力,你也就会不断得到成就感,而你就会更加喜欢这个专业。
虽然专业兴趣在最开始不重要,那么难道要随机选择专业吗?当然不是,个人觉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编程)和英语是最首选的专业。
编程解放人类的机械性重复劳动,而编程逻辑就像是一份完整的项目计划书,让你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得到不断地训练,锻炼自己更好地做好每一件事。至于说编程是吃青春饭的,还是花点时间多去各大平台和资深程序员了解一下吧。
而英语毫无疑问也非常重要,它是无可争议的世界语言,它既是一个交流的工具,又是一种高薪的工作技能。掌握了英语,就相当于拿到了通往另一个广袤繁华世界(之前你就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存在的,但只能眺望,走不进去)的大门的钥匙。所以,当一名能不断进步的英语老师是多么幸福!
但是,有意思的是,即使不是这两种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学好编程和英语。注意是,学好,而不是皮毛。
其他的我能推荐的专业暂不描述了,因为我也没办法了解全部专业。但是我还是要说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他人有可能的一些疑问。
第一,要清晰的清楚,职业比专业要多的多,而且学校里的专业技能与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并不完全对等,所以职业探索远比专业探索重要的多。
多去实习,多去尝试一些工作,找到能让你有成就感的工作,继续努力做下去,成就感就越来越强,自然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喜欢。到毕业时,你已经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了。那么别人口中所谈论的“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刚毕业就月薪过万”的人就是你了。
第二,有人说,一定的深入了解一个专业绝不是三五天可以完成的,一番的专业探索后可能已经一年,甚至两年。
我想说,一两年时间都不愿意去尝试,到头来更大可能性会发现,直到毕业仍然是不知应该干什么,没有在任何一个技能方向有所建树。
最终,只能先就业再择业,先打打杂,帮帮工,卖卖这个。于是不得不在挣钱养家的压力下屈服了自我的探索,直到许多年后仍然迷茫不已,因为还是找不到自己所要,做着只能赚钱但是不喜欢的工作。(其实,有时候当你真正把你当前的事情做到很好时,你对它就越来越有感觉了。刚开始不喜欢的工作,也就渐渐喜欢了。)
第三,如果你觉得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你是被迫调剂的专业或是在不懂专业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选择,而不是你主动选择的。
于是你打算一边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保证不挂科,一边慢慢去尝试学习其他专业。但是这样是绝对没有用的,你会发现当你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时,那些无聊的实验,报告,作业会吞没你,令你根本没有时间探索自己。你永远迈不出真正的探索之路。
但是如果你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主动选择决定一边学着自己的专业一边学习其他专业,那这就是可行的。
可是,你或许觉得我上面说的是矛盾的,这不是说的同一件事吗?但是事实上,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
你因为被迫学习一个专业,而因为怕拿不到毕业证书而不敢不学,在此基础上去尝试学习其他专业。那你就自认为是被迫的,你的内心从始至终都在抱怨,你就无法进行真正的探索。
但如果你经过思考,分析后,主动决定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尝试学习其他专业。你这就是在做你自己,你是主动的那个人,你的内心一直在想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就是可行的,你就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说,你自己主动做的选择,你会去喜欢,于是你会有更大的动力,更强的毅力,自然会有让他人羡慕的成就。
而喜欢与否,你是可以做选择的。喜欢不喜欢,就在你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