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迁移技能 4-1
我们很容易关注到新事物的价值,却时常忽略当前拥有东西的价值 ——当你需要迁移,你不需要全部重新来过——应该从现有价值里拆分出来最有价值的部分,带到新的领域里继续增值。
教育这个领域,这种迁移的感觉就很深刻——在2002年前后,最火的教学方式是大班教学,那个时候一个班有1000多人,一个笑话一片笑声,讲个故事哭成一片……那个时候核心技能是公众演讲能力。慢慢的市场有更多人进入,核心技能变成了产品研发能力——你必须不断地创新。第三个阶段,大班慢慢变成了小班,这个时候几个老师不够用了,招生能力和老师的运营能力成了重点,这是时间的迁移。
在一个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转化可以迁移到另外的领域,因为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可以迁移的。学习新知固然重要,但是能把自己其他领域的技能迁移到新领域,持续叠加形成的优势,才是牛人在很多领域做到世界第一的秘密。
做成一件事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叫做能力,而能力分成三个部分:知识、技能、才干 。
知识: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概念、做事情的流程,通过学习记忆而来。
技能:能熟练操作和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通过训练而来。如写作、解决问题、 英语、信息搜集、时间管理;
才干:通过大量练习,内化到无意识使用的一些技能、品质和特质,是先天天赋和后天大量练习的混合,通过大量训练,从技能内化而成。如乐观、幽默感、直觉。
像顶级跨界高手一样,萃取你的核心能力 4-2
从你过去的成功事件中,提取出来能力精华,然后放到另外一个领域去的能力。
能力萃取是所有跨界者的绝招之一。能力萃取本身就是一种讲故事的能力,是在把自己更好的一面营销出去。
技能萃取有三步:
1. 讲一件你的确做得很不错的事;
2. 萃取出一个不明觉厉的名词——xx能力,让大家理解这是什么能力;
3. 告诉或者暗示大家,它对于你的新领域有什么用。
1.想想你之前做得很不错的一件事是什么?
a.可以从之前的工作里面挖,工作时你有没有做过什么成功的事———即使是一件小事?
b.可以从爱好里面挖,你有没有把什么爱好、兴趣、小团体做到过极致——即使是一件小事?
c.可以从生活里面挖——你有没有哪一方面特别的出色?
2. 给自己的能力封一个对方能听懂的名字:
《12个工作的基本》,详细地谈到了他认为的12项基本能力:反应力、亲和力、乐观力、目标发现力、持续学习力、语境理解力、专业建构力、人脉开拓力、委任力、商谈力、传授力、协调力。
下图是超级个体中体现出来的一些能力:
3. 落地到一个新领域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或者你在面临一个其他情景时,回看一下这张能力表,想想今天我还有什么能力可以被萃取和迁移过来的?
乐高式能力结构 4-3
技能迁移:一种叫正迁移,一种叫负迁移。如果两个技能输入一致,输出一致,就很容易正迁移。如果两个技能输入一致,但是输出不同甚至相反,就会形成负迁移。
如何让自己顺利地正迁移和负迁移?
首先,只有一个扎实的技能才有可能迁移。先把架子搭稳了才能往外搬,否则一搬就散。要做好手头事,好好练功。
其次,接触陌生目标的时候,先不着急动手,而是清晰思考下这件事情的目标和结果 。反推一下:这个事情需要用到什么能力?哪些能力可以迁移,而哪些能力是会负迁移的,需要调整?
最后,尽量避免同时学习太多技能 。尽量避免同时练习太多相近的技能,否则你可能容易互相产生负迁移,什么都没学会。
我想,未来不确定的职场,最好的能力模型是乐高式能力结构。你想拼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
或者可以:每年都会学一项新技能,然后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问答 | 高竞争的不确定时代,你该做通才还是专才? 4-4
一个典型的优秀人才的能力结构,是T型结构。T的一横,左边是“经验见识”,右边是“通用技能”,这一竖则是“专业能力”。一个人若是有足够的见识和圈子,有很多可迁移技能,有一门专业知识,这就是最好的能力结构——“一专多能零缺陷”。
门槛低、竞争大的领域,建议先培养通用技能,比如市场、销售、策划类的。如果是门槛高、领域窄的领域,建议先培养专业能力,比如说技术、研发、艺术类的。
“不停地尝试”,并非是练习。尝试只是求新鲜,践行才会有能力提升。可迁移能力的前提,是你的能力值得迁移,所以还是需要在一个领域练习练习再练习。
功不唐捐。
通过打磨能力,把手头的事情做出来结果,然后萃取你的能力,迁移去更有价值的领域。无价值的东西不会因为流通而有价值,反而会更加低价。好工作难找,好女孩难追,值得去的地方永无捷径。
问答 | 听说你订了很多专栏看不过来?来看看这条鄙视链 4-5
生涯设计的角度看:T型组合 > 精专练习一门 > 看精选信息 > 看书 > 刷朋友圈
“自我成长修炼者的鄙视链” :全才鄙视专才,专才鄙视只看不练的,只看不练鄙视乱七八糟看的,看书的鄙视刷朋友圈的,刷朋友圈的鄙视看直播的?
给你的知识做一个分类 :
1. 提高人生眼界格局的,阶段性找1-2个人就足够了。
2. 开脑洞刷认知的,持续更新观点,学习新知识。
3. 用来解决身边问题,提高具体能力的,这个看完一定要练习,否则越多越害人。
总体时间建议2:3:5,阶段性重点关注就好。以终为始地学习,不要焦虑型学习。
大女儿小小年纪就自理能力很强,她对姥姥的态度是“又爱又恨”,恨的是姥姥给她立了很多规矩,她做错事情的时候姥姥不会纵容。但同时,姥姥又是带着她到处“疯玩”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