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看了这么多的书,听了这么多的课;尽管理解儿子青春期,需要包容和理解;尽管清楚我因为原生家庭影响,总是会情绪波动比较大。但这次还是没有控制住,对孩子一而再的语言伤害。
因为没有完成作业,昨天晚上吵了一次;睡前劝自己无数遍,今早还是无视孩子悔过心理,对他恶语相向;上午陪闺女上半天美术课,想到出门前,儿子在他的门口徘徊,肯定是想跟我说句话,又怕我不理他。
想到这里,挺心疼他的!既然知错了,改正就行。更何况孩子也说过,青春期的孩子,心里是矛盾的,既然心里认同,嘴上也不会承认。
可是中午回来以后,说出来的话又和心里的想法背道而驰。
儿子说:“妈,就你这样每天叨叨,我不疯也得抑郁了!”
其实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按说我还没到更年期呢!即使孩子青春期,说话比较冲;即使真的没写完作业,也是偶一为之,也不至于让我如此不依不饶啊?
无奈之下,我只得找冯老师聊聊了。
每次交流,她都能很快戳中我的痛点,让我泪流满面,有时候就这么哭一阵儿,心里累积的所有负面情绪也就随眼泪流走了。
就这么边聊边想,我分析自己最近除了弟弟家的事儿,也没啥让我挂心的事儿了。
帮不上忙带来的内疚,自责;对弟弟的气愤与无奈,同时还有害怕儿子会像他一样的担忧,都成了我的焦虑所在。一但有个导火索,就刹不住。
只是可怜了儿子,成了家庭的替罪羊!
真想跟儿子说一声:感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