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凡悦颜
之前听人们调侃,经常说“看透不说透,继续做朋友”,而后大家相视一笑,默契非常。当今社会不知从何时起,都习惯了点到为止,而不愿意去寻根究底,或许是因为害怕背后的真相吧。
《张大小姐》是媒体人洪晃写的小说,书中讲的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故事,却恰恰揭露了一些大家看透不说透的真相,它们不美好,却能在很多方面引发大家思考。
故事以张大小姐,也就是张燕为主角,讲在物欲横流的上层社会里,人们的日常生活,讲她和她的高官妈妈,讲她的老公、前男友和后来的小情人,当然主要还是讲这桩前男友被杀案牵扯出的旧案。
1.人与人之间,是会有“理解差”的
生活中离不开聊天,但是你的声音传播到别人耳朵里,并不一定就是你想表达的。人与人经历不同,看待事情也不同。张大小姐与小情人阶级不同,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处处被呵护,一个草根民警,他们优越感相差悬殊,一句“那我就又得找工作呗”引发了“理解差”,小民警觉得是随便说说,并对换工作这件事习以为常,但恰恰戳中了张大小姐的软肋,引发了歉疚感。
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现实中也经常发生,张大小姐因事耽误没有按原计划去看望受伤的Roger,通话中对方情绪特别激动,不能接受到了纽约但是不来看他。而更可怕的“理解差”,应该就是揣摩上意了吧,相信很多人都在接受考验,上司给一个眼神让我们体会。书中党小明就是因为揣摩上意,拆散了张大小姐和男友,并私自托人把人家的孩子“处理了”,可以说是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2.人是有劣根性的
党小明的劣根性是揣摩上意,但这让他尝到了甜头,顺利接手了老范的产业,而后又乘着张大小姐妈妈这个靠山洗白,最后稳稳坐到省政协,生意也是风生水起,权钱皆在掌控中。
所以说党小明是一个值得读者思考的人物。从“草根下面带出来的泥巴”活成了枝头上的凤凰。但他也是个悲剧人物,名字是假的,福利院给取的;朋友是假的,大家接触都是为了利益,大难临头各自飞;连媳妇是假的,上面介绍了,是揣摩上意得来的,拆散了原本的鸳鸯,送走了人家的孩子,在无爱的婚姻里,徒有其名。真的一出生就是错错错,师父老范虽然把他从“苦海”里解救出来,但却走上了犯罪路,更可悲的是他不认为自己是犯罪,反而是人民英雄,因为没了他(走si),太多穷人会因此失业。
说到劣根性,还要提到一个不算起眼的人物,就是Roger的妈妈,真的是冷冷的看客心态。这种心态其实很多人都有,书中张大小姐和她的母亲,包括党小明朋友们都有,与自己不相关的人和事,只拿来做八卦的谈资,感慨“太悲惨”只是一瞬,马上又可以满怀期待的问你“鱼好吃吗?”或许真的是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忙着挣钱,忙着生存,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去做,哪有多余的时间“浪费”呢?再想想也做不了什么呀。
3.生活是“虚”的吗?
这个世界上太多人每天都在做着“无意义”的事情。比如说警官老陈,他在十多年前调查党小明zou私案被大人物制止,而后被派往非洲“喂蚊子”。此后的日子他都在和自己较劲,怪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当机立断,先采取措施。后来复出时,他便有了执念,坚定的认为坏人不归案这一生就白活了。但他也学聪明了,做事之前先找好替罪羊。虽然有时候也认为自己过分,但就是不甘心。或许也得益于他这种执念,才搅动了看似平静的局面,最终让坏人得到惩罚。
张大小姐的友情与爱情同样让人觉得很虚。她自问什么时候开始变了。最初也是非黑即白,到后来接受了那些不透明交易,而后对妈妈和老公的保护习以为常。生活总是如此弄人,但处于权力中心的张大小姐没有反抗,其他人更是无动于衷。试想一下,如果面对前男友的反常她多去探查一下原因,前男友也多与她商量一下,或许只要说服了母亲,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故事的最后,张大小姐反复念叨着“我该怎么办?”反观自身,还是应该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到底想怎样;然后结合现实来确定能怎样、该怎样。
——读《张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