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短信,说是感恩老师的活动,感谢高中遇到了我,虽然教她的时间不长,但是给她的印象就是深刻。
接着这个号码又发了一条,说她就是唐惜芬,不知道我是否还记得她。
她是我去年教的学生,高二教了他们一学年,高三教了一个学期,因为个人的原因换了年级,于是下到了高一。确切的说,跟他们分离只是8个月。
教了12个月,分开只是8个月,偶尔在食堂门口拿快递还能遇见一两次。她还是上课积极、平时也挺多交流的学生,现在却有点担心我不记得她了。
经常看曾经教过的学生发朋友圈,与现任老师的事,和现任老师的合照,或是写关于老师的征文活动他们写的是别的老师。心里酸溜溜的。
有的老教师甚至说“人说人走茶凉,这还没走,茶就凉了”。
我自己也曾经说过“有的学生教一两年都教不熟,有的学生教两个月都很熟了”。
无非是学生记得你,或表示记得你,你觉得欣慰,想,还算有良心。反之,则是没良心。不少老师还下定论“学生是最没良心的”,并以自己读书为例,“你看 ,毕业以后,谁回去看老师了,可能刚毕业还去看看,工作了谁还去?”
我是无力反驳的。因为我自己确实如此。我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毕了业还回来看我的,会不会有工作了还来看我的。
老师总想着学生来看自己 ,总渴望被学生铭记,最好是学生心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影响最大的老师,一辈子也感谢的老师,一辈子感激的老师……
老师们很贪婪,不仅要学生记得,最好还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位置,才显得自己的成功。
我很少去想,学生也很想老师能记得他们啊。老师教那么多学生,完全能记得的人不多,可是能记得我耶,想想是不是有点小窃喜呢?
记得曾经遇到一个只教过一个学期的学生,一个女生,因为平时很少和学生互动,点名,估计学生认为我很多人不认识,事实也如此。
那天遇到那个女生,她说:“老师好,你一定不记得我是谁了。”我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说得名字是不是她的,总之我回答了,哦,你是那个谁谁谁。她怔了一下。
也许教她的时候,她对我的课并不满意,但是我敢肯定,在那怔住的那一刻,她至少对我教师这个身份是认可的。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才渴望别人记住他的付出。
而一个自我认同很低的人,会害怕别人遗忘她,害怕别人是否连她是谁都不知道。
有多少颗心灵,等待着我们去肯定,去认同?
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是做老师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