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恶性循环。”
最早看到这句话,是出自李笑来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当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一紧,瞬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没错!
恶性循环,是我们掉入坏习惯的陷阱后,最难以走出来的原因。
回想自己三十多年的成长经历,所有的本想逃避的事情,最后都成了拦路虎,挡住了自己成长的道路,直到最后不得不去面对。
儿时,我是个内心怯弱、缺乏自信的孩子。面对和善、喜欢我的老师,我会在他/她的课程上下大力气,把课程学好学精,成绩自然很好。面对我的好成绩,她越是鼓励我,我就越自信,投入的精力也越多,成为单一学科的尖子生,对于我也不是难事。
面对严厉、强势的老师,缺乏自信的我,本能的抗拒和逃避。上学的时候,我最怕英语,因为那是我的弱项,发音不标准、口语表达不清晰、记不住单词和课文,经常被严厉的老师训斥,耻于开口的自卑,让我不停地想逃离它,以至于修炼到听到英语,不到5分钟就能熟睡的境界。(眼不见、心不烦、远离尘世喧嚣。)高考时,英语听力竟然使我睡着了。
纵使我的化学满分、生物只扣了1分,我也还是没能考上好大学。
因为英语,没能考上好大学;因为英语,没能考上研究生。
因为英语,没能走进名校;因为英语,我的学历停滞不前。
多么悲催而真实的现实!
但究其根本,终究还是自己的责任,欠的总是要还的,逃是逃不掉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就是恶性循环。
如今,我们都已成年,步入社会、成家立业。
对于工作后的我们,真正的成绩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英语成绩,而是每个人所在家庭的“资产负债报表”。
作为年轻人,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收入不高、钱不够用!
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抱怨缺钱,不懂理财投资,又拒绝学习关于钱和财富知识。
不同的问题,道理是一样的!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就是恶性循环。
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运行规则,钱和财富也不例外。
遗憾的是: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老师教授我们众多的知识和学科,却从来不教授钱有关钱和财富运行规则的知识。
而钱和财富恰恰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对钱的运用。
学校不教授关于财富的知识也是有他们自己的苦衷。
首先,普通的中小学老师无法将自己都不懂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其次,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西式教育,而西式教育的雏形,来自二战时期脾斯麦推广的普鲁士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大批量生产合格的工人和士兵,以应对工业化生产和战争的需要。
最后,关于财富的知识,连续几个世纪以来都是由原生家庭来完成的。这也是富人与穷人,大家族和普通人之间的认知鸿沟,甚至是阶级的壁垒。
我出生于普通家庭,却因为一些特殊的因素,有幸在早年的私立学校就读过三年,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近距离的观察过大世家孩子们的认识方式,聆听过富人与穷人对子女各自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对此充满好奇,在此后的十八年里,不停地追寻和深究这些问题的根源,努力探寻财富的运行规则。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把我的发现和思考,分享给同样对财富规则充满好奇的朋友。
一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二是只有交流、交换才能产生价值。
我不擅长写作,但我会努力把相关的发现和思考写清楚,如有问题,朋友们可以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