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非朝夕之功

近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导组暨中央层面工作专班总结会议在京召开。这一重要会议的召开,是对前期学习教育成果的全面梳理与总结,更是对未来作风建设持续推进的精准部署与有力动员。这次学习教育坚持学习在先,坚持严的基调,动真碰硬推动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党的作风实现整体性提升,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学习教育结束不是作风建设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地方在作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后,便产生了“疲劳厌战”情绪,对作风问题放松了警惕,监督执纪的力度有所减弱。这种心态和做法,使得一些旧弊未除,新弊又生。比如,个别干部在公务接待中,起初还能严格遵守规定,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放松要求,超标准接待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单位在文件会议管理上,前期精简成效显著,可后期又出现文山会海反弹的迹象。这些现象警示我们,作风建设容不得半点松懈,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保持韧劲与力度,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每一颗钉子都要钉得牢固、钉得深入,每一项作风建设任务都要抓得实、抓得细,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将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八项规定连着民心向背,作风建设关乎执政根基。群众评价党和政府,从不看抽象理论,只看具体行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身边的干部是否清正廉洁、务实为民,政府的政策是否真正惠及民生。一个地方,如果干部作风优良,能够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那么群众就会对党和政府充满信任和支持;反之,如果干部作风漂浮,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群众的需求漠不关心,那么就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八项规定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长效性在于坚持。要不断完善“抓常、抓细、抓长”工作机制。“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模式。不能一阵风、走过场,而是要让良好的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工作习惯。“抓细”,就是要注重细节,从小事抓起,从具体问题入手。作风问题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接待,都能反映出干部的作风状况。要建立健全细致入微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进行严格监督,确保作风建设无死角、无盲区。“抓长”,就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建立长效机制,制定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是一场必须赢的攻坚战。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