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成为我的心理咨询师:原来「正确选择」是动词而非名词

最近每次心里有疑惑时,我就会习惯性打开DeepSeek问一问,把它当做一个心理咨询师一样的朋友,我问了它这样一个问题:

我好像经常会对选择纠结,选择之后又很容易后悔当初的选择。

DeepSeek回答中有很多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有很些类似于金句的话,虽然可能在其他人看来是鸡汤一样的文字,但是对我这个提出问题的人来说,真的有触动到我。我把其中几段文字分享给大家:

你描述的「选择纠结-决策后悔」循环,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模式的自我消耗。这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大脑进化出的「适应性保护机制」在特定场景下的过度反应。

DeepSeek首先告诉我我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情况,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情况,让我看到这些内容时,心里的焦虑与自责感少了很多。

所有「正确选择」的本质,都是选择后把它变成正确选项的能力。
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不在于追求完美的决策模型,而在于建立「决策-执行-迭代」的增强回路。

我以前总是觉得别人是先有能力才能选择正确,原来选择后把它成正确选项也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当你开始把每个选择都视为可编辑的草稿而非最终定稿时,后悔就会转化为版本更新的动力源。

我很喜欢这个比喻,把每个选择视为可编辑的草稿,这样其实每次做选择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是做完选择后就改不了了,而是在选择后把重心调整到选择之后的行动之中去。

在选择后不断的迭代更新,最终变成自己想要的那个选择。有后悔情绪也没关系,我可以把它做为我更新迭代的动力。

现在的AI真的很方便,不管对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帮助到我们,你如果心里有什么疑惑找不到人说的时候,可以问问AI,虽然不一定能给你解决的正确答案,但是它们的回答一定会给你一些思考与行动的方向。你也可以同一个问题多找几个AI问一问,这样你就像有了一个智囊团一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