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2018年11月26日,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管好坏,它都是一个碑。
在这一天,公布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它被公布了,所以我们知道它是第一例。没有人可以保证,在此之前,肯定没有先例已经出生,只是它没有被公布。就如,若这对婴儿没有公布,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已经出生了一样。
这件事情,把人类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人的基因,到底应该听天由命?还是自己选择?
这个关于种群未来,却充满未知的路口上的选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恐慌。
关于基因编辑婴儿的恐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不成熟。用来编辑基因的技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100%精确的程度。也就是说,这个手术的出错率,还是挺高的。
2、基因认知未穷尽。被剪掉的基因,我们对它的认识,是不能穷尽的。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当我们为了避免一种疾病,而编辑一个基因时。同时,也冒着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
3、违反“不可选育人类”的伦理。这是最大的恐慌。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是:在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以及公众表决通过之前,任何人都不应该继续尝试用于生殖目的的人类基因组编辑,也叫种系编辑。种系 (germline) 指的是有性繁殖生物体的细胞谱系,以及这种细胞谱系里面所携带的基因信息。
因而,对人类基因遗传的编辑,就是对人类这个群系的编辑。什么意思呢?
如果可以编辑基因生育孩子,就好象我们可以定制自己的手机一样,我们可以定制自己的后代:瘦一点,高一点,聪明一点,抵抗力强一点,更不用说对于一些已知的疾病的免疫功能。
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可能呢?
1)如果所有人都“选育”自己的后代,人类会呈现“在可知范围内的更好”——更漂亮、更聪明、更高、更快、更强壮......同时,人类基因库的丰富度就会降低,趋同性变大,这会降低人类群系的“反脆弱性”——应对环境巨变的系统性风险时,缺乏灵活性,降低幸存概率。就如当年地球霸主恐龙在遭遇气候巨变的时候,因为缺乏适应性而灭绝一样。
2)事实上,大概率上讲,不可能所有人,都愿意"选育”自己的后代。原因可能出于宗教、出于经济不平等。这样,就会带来人为的不平等。本来,大家的后代,是不是更聪明,是由天定的。现在你去定制了你的孩子,他就人为地比我的孩子更聪明了。这就违反了“人生而平等”这一人类的基本信仰。
3)更有可能的实现途径是:当下已经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群,会优先通过经济优势与技术优势,对自己的后代进行基因编辑,从而在人类群体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实现“优势统治家族传承”的野心,进而导致真正不可跨越的阶层固化。而这一旦形成,必然会引起金字塔底层群体的不满,从而导致各种形式的反抗与战争。而在未来的科技水平下,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将是人类灭绝的开始。
4)人们最害怕的,是一旦经选育出“优势群体”,他们会利用自己的统治优势,进行愚化其他人群,或者灭绝其他人群,或者用其他人群做为他们进行科研试验的“小白鼠”试验品。那样,其他人群就真正地失去了生育和生存的自由。就像当年希特勒的种族主义,要灭绝犹太人一样;就像当年日本人进行的731部队实验一样。这将使人类真正真去了平等、自由与人性。
5)未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当婴儿被编辑基因的时候,他自己当然不可能表示同意。而编辑的结果,可能并不是他日后想要的,这就违反了个人意愿这一人类信仰。
然而,这一切,真的真的是这样吗?
一、关于技术不成熟。基因编辑技术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以及公众表决通过”之后,才可以应用于人类遗传上。
实事求是地讲,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一个老师管理一个班级的学生,都还有不听话的孩子,更何况一条行业协议,怎么可能管得住一个地球上,这个依赖于其基因中的“自私、好奇、冒险”特性,而在所有物种中崛起,并发展到今天这个文明程度的人类?
没有今天的贺建奎,也会有明天、后天的贺建奎,也许已经有了昨天的贺建奎,仅仅是昨天的贺建奎并不贪恋虚荣与功名,或者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与野心,不为世人所知而已。
二、关于基因认知未穷尽。我们不管是对基因,还是对宇宙,认知都是不可能穷尽的。事实上,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不就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过程吗?我们为了解决一个当前的问题,进化出一个功能;而同时,这个功能又带来新的问题;我们为了解决新问题再进化出一个新的功能……人类的进化史,是一部真正地践行了“实践与理论矛盾统一”的唯物史。
三、关于不可选育人类基因。参看第1条“在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以及公众表决通过之前,任何人都不应该继续尝试用于生殖目的的人类基因组编辑”。这说明,人类是打算进行选育自己的种群的,只是时候未到而已。如果人类真的下定决心,不要走到这一步,那么,为何从事“涉嫌灭种的基因编辑遗传”的限制规则,都不如一个“杀了一个他人”的惩罚来得重呢?
四、关于基因趋同性。从现实出发,基本上不可能全人类都进行相同的基因编辑遗传,由于个体的选择权与意愿难以一致,因此,“基因编辑导致人类基因库趋同,降低人种丰富度,降低种系反脆弱性”, 这一结论,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
物种的进化,就是一个随意突变与自然选择的运气联姻。正由于我们对所编辑的基因的认知未穷尽,由于人的干预,在趋同一部分基因的同时,会增加未知的基因突变更多、更快的可能性。这个突变当然有好有坏。然而,哪有什么收益,不需要风险?你是要100%确定的A疾病,还是要50%其他疾病的可能?
自然突变的进化会漫长,人类编辑的进化会加快。但在人类已经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人类这个不安分的物种,真的有可能按捺住自己不干预自己的进化速度的好奇心吗?
这些可能的突变基因,当然会传入人类整体的基因库中。不管是福是祸,它都会增加人类基因库的丰富度。
从而,使人类越来越强,或者越快灭亡。
五、关于人生而平等。讲真,这难道不也是一碗美好的鸡汤吗?人在出生之前的胎教、营养、遗传父母的疾病,已经不平等,更不用说出生之后的物质、教育、机遇了。所以,这一点,在本质上,也是不成立的。
六、关于阶层统治。在理论上,似乎它是很可能发生的。如果它真的能在未来的人类种群中实现,那么,在家天下的那段人类历史上,为什么还会有王朝更替呢?不要忘记了我们第二点讲的,基因与现实,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皇帝”以为的优选项,在认识不可穷尽的前提下,很可能是个劣选项。这是其一,精英本身的优选,具有不确定性。
其二,人类再高智商,也不能改变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阶层固化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新平衡的突破口,从而回归人类的权力分布均值。即使真的形成了所谓的优势人种,他们的群体之中,也必然会出现斗争,其中的弱势一方,就有可能需要非优势种群的支持,从而不得不给他们以跨越阶层的机会。
其三,我们所能想象出来的这份担心,难道不是来自于对我们当前和过去的不满的一种映射吗?难道现在和过去不是阶层统治、阶层固化、阶层资源分布不均吗?所以,与其说,我们是对未来的担心,不如说,是对当下的反抗。
七、关于种群灭绝。在没有基因编辑的时代里,也有希特勒,也有731,也有非洲土著。基因编辑只是一个工具,就像一把刀,它是切菜,还是杀人,不是因为它自己,而是因为使用者。如果掌握它的,真是的一个高智商的群体,他们当然明白,留或灭,哪一项于他们更有利。
灭或不灭,工具都已经在那里,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如果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只要有足够大的频率与足够长的时间。
而且,面对未来这么多的新威胁: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原子弹,如果真有灭绝,哪一个先来,都未可知。
八、关于当事人的同意权。这一点就更不存在了。婴儿从被受精、引流或者出生、染上父母亲携带的遗传病毒,所有这一切,经过他们的同意了吗?
人永远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基因,你只能选择被天安排,或者让人编辑。
基因突变?还是基因编辑?它的本质,都是基因变化——自然突变,或者人工改变。
人类的基因中,天生对新事物、对未知充满恐惧。或许,今天我们所想象出来的种种担忧,更多地是受这个基因的控制。
PS: 不可否认,上万热文商议人类命运,集体刷屏,控诉与担忧。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比例,是真正推理了这其中的担忧原理才发声的呢?
用时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