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之能力、肯定和三观的关系

培养孩子能力的关键点是尝试,当孩子不愿意尝试或者他在拖拖拉拉的时候,或者他很反感根本就不愿意做的时候,说明孩子的正向感觉不够了,所以我们的重心不是去逼孩子做某件事情,而应该开始把重点放在正向感觉,就是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正向感觉。

尝试的结果不是说最后一定要成功,而是可以从中间总结出什么新的经验,当这些新的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力就形成了,结果自然而来。

我们以前肯定孩子,总是看是否有效果?看他是不是有了进步?肯定的结果不是说让孩子发生改变。所有人的能力的形成和进步不是被别人嘴巴肯定出来的,而是自己尝试出来的。

学习游泳时教练的作用是让你正向感觉,更有成就感,让你愿意去尝试。而不是教练肯定你,你就学会了游泳。

给孩子肯定,孩子的正向感觉就会多,他就会更加愿意去尝试。判断肯定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就是孩子的正向感觉有没有得到增强,而不是孩子有没有学会那个能力。

当我们怀疑自己的肯定没有效果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有很多的挫败感,于是我们也就停止了肯定。当我们肯定孩子,孩子很乐意不停的愿意去尝试的时候,说明你的肯定是非常有效的。然后引导他总结出新的经验,当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力一定会形成。

培养自信心的三个方法——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和规律?

图片来自幸福双翼

如果我们把培养自信心比喻成盖房子,那么——能力、肯定、三观分别相当于什么?

能力相当于盖房子的那些钢筋水泥砖块那些原材料,能力是自信心的原材料。如果一个人要是缺少能力的话,做这件事情做不成做,另一件事也做不成,啥都做不好,说明自信心没有建立起来。

表扬和鼓励不一定可以把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出来。比如你的字写的一般,别人说你的字写的真漂亮,你听了会觉得有点别扭。如果你的字是写的很差,别人还说你的字写的很好,你听到可能是讽刺和挖苦。缺少能力作为支撑的表扬和鼓励是不会起作用的。我们以前以为多多鼓励多多表扬就可以建立自信是错误的。

没有能力就一定不会有自信,因为能力是自信心的原材料。就好像一栋房子,如果没有钢筋水泥砖头那些东西,这个房子不可能建立起来。

如果“能力”相当于原材料,那么肯定就相当于施工,是施工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什么东西都做不好,缺少能力,他一定不会有自信。可有些人挺有能力,但也缺少自信,是因为这个人经常自我否定。一个人有了能力,学会了自我肯定,他的自信心就可以建立起来。

有些人各方面的能力非常的强,感觉也特别的好,但是会变得飞扬跋扈,狂妄不已,人生为什么最后还是问题呢?这涉及到三观的问题。

图片来自幸福双翼

心灵成长阶梯图最主要的作用是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最后的结果是由行为选择决定的,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受人生观的影响,人生观影响世界观,他的长远的人生格局也就这么形成了。

心灵成长阶梯图相当于楼房的硬件和软件,这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的构建起来。当孩子有了能力作为支撑,又能够去肯定自己,同时还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份自信心就可以支撑他一辈子。


(来源:幸福双翼黄志猛老师语音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