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碎片化时代,
每周和你一起深度思考一个问题!
这是明海每周深度思考一个问题的第44篇文章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对某个领域的话题滔滔不绝,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从你的话题切入,旁征博引,将大量的原理、本质、案例等娓娓道来,有条有理,举一反三。
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情况:看了一些书,也经常刷微信公众号文章,感觉自己挺懂的,时不时蹦出几个高级词汇。但如果有人问你一些问题,却不知从何下手,再问深一点,你就会一脸懵逼。
这两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往往拥有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你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习模式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而这样的结果会造成这样:
我们按照书上的框架去背就行,反正就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当我们一路过来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去学,那记忆往往是短期的,考试一结束,了解的知识也会随着结束,很快忘了。
而且输入的知识都是作者在他自己的知识阅历、知识储备搭建的知识体系,你不可能记完和完全理解清楚。当你给别人输出时,不能瞬间释放这些相关的知识。因为这不是你的知识体系,没有触点。
所以,你要以自己的经历,知识储备、现实的知识使用场景作为出发点,把各种相关的知识加工、筛选、揉成一个整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我要号召大家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为什么如此重要,重要得能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开十万八千里呢?
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1、构建知识体系能便于调用知识
2、构建知识体系能便于自我反馈
3、构建知识体系能让知识之间更有逻辑
一、便于调用知识
杜蕾斯的广告创意常常被人们称赞,假如你是他们的工作人员,现在面临两个问题需要你去做:
1、做出一幅表现杜蕾斯很薄的创意平面广告
2、做出一幅表现杜蕾斯安全性高的创意平面广告
大家在此停一下,看看多久能想到一个好的创意!(最好想一下再看后面的参考答案)
其实一般人在想创意的时候往往没有什么思路,想了半天也蹦不出一个点子来。为什么呢?
我曾经说过,我们的思考域是有限的,如果你没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无法一下子调动全面知识为你所用。比如下面是没有构建知识体系的思考方式:
想问题都是东一蹦一个想法西蹦一个想法,往往非常零散不全面,而且还耗时耗力。比如大部分人想创意是这样的,坐在办公室进行头脑风暴,思维发散。或者出去玩玩找找灵感。
如果你拥有一套知识体系,思考的方式会是这样的: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非常清晰有条理,。不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而是有章法可寻,非常全面。
如果你构建了一套创意的知识体系,在构思创意的时候,一定会灵活调用一些“套路”来解答。
比如Goldenberg在期刊《Marketing Science》发表过一篇研究显示:接近90%的优秀获奖创意广告都来自6个创意模板。而在没有获奖的创意广告中,只有2.5%的使用了这6个模板之一。
这6个模板分别是:形象化类别、极端情景、呈现后果、制造竞争、互动实验、改变维度。
比如如何用形象化类别来表示杜蕾斯的薄?
1、首先想一下在大众的心理中,薄象征着什么?(比如气球、小时候玩的吹泡泡)
2、然后想一下杜蕾斯在哪方面可以跟某个薄的象征联系在一起?(如Logo、包装、使用产品)
3、制造某个创意的新形象。
比如下图是杜蕾斯把薄的象征和气泡联系在一起:
同理,也可以用极端情景在进行创意杜蕾斯的避孕安全效果:所有人用了杜蕾斯导致文明的衰落,因为避孕的安全性好,没有怀孕生孩子了。
这就是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有一套便于自己运用的方法论的结果。
我们平时看到各种公众号文章和书籍,今天了解了一个“沉没成本”新词汇,后天认识了“损失厌恶”的意思。但如果你不把相关联的知识构建体系的话,遇到问题你想不到用哪个知识点来解决,因为太散太乱了。
一些成功人士无不都构建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如马云的思维都是一套一套的:创业者要发展三个力——心力、脑力、体力;现在的教育应该向三个方面的培养——情商、智商、爱商。
当这些知识体系都以自己的经历、使用场景内化后,如马云在演讲时,很容易调动这些知识来解答社会的一些现象。
二、便于自我反馈
构建某个行业的知识体系,就相当于在这个行业构建了一幅清晰的地图,便于看清哪个城市在哪个地方,哪个超市在哪条街。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某条街新开了一家咖啡馆,你会反馈到你的知识地图去,加以修正。
比如你是一位影评人士,以拍摄手法和人性作为底层的知识体系框架。
当你看到一部电影时,你立刻看得很清楚:这部电影表现的技术手法很好,但在人性方面抓得不够深入。或者说这部电影把人类的贪婪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镜头摄影上有些不够娴熟。如在对比蒙太奇中,对比组不仅不够强烈,而且中间的衔接有点突兀。
你很容易看清电影的好坏,不仅如此,你还会便于自我反馈,丰富自己的认知。
当你看到一篇影评还从哲学的角度来评价时,如果你的知识体系还只是停留在普通的心理学方面,你立刻得到反馈,应该把这个知识加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你的印象还往往很深刻。
但如果你没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你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会不会,有没有,忘了还是记得。比如自己曾经在各种碎片化知识中看过从哲学角度来影评,但你可能已经忘了(区别就是一个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个是深刻知道自己不知道),可能根本不会用。
比如下图,你很难知道自己哪些自己没有掌握,因为太散乱了。
但如果构建了知识体系,如果进行对比你会很容易发现自己在哪方面有缺陷,或对方有哪些不够全面。如下图,缺少一颗你一眼就得到反馈,立刻看清。
反馈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个状态,就是使你对待事物有侧重点,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比如看待创业项目报道时,你很清楚知道行业状况、产品、消费者、渠道等为重点。而对于一些创业者情怀鸡汤你可以跳过,且还清楚知道这些套路。
三、使知识之间更有逻辑
下面两行数字,那组更容易记住?
①12345678987654321
②13822597618573464
基本都是第一组吧,因为第一组更有逻辑性,而第二组散乱无序。明明都是相同的数字,只是逻辑顺序不同而已,但效果却相差甚远。第一组瞄一眼就可以记住了,而第二组瞄10秒可能都还没记清。
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就如同第一组那样,使知识与知识之间更具有逻辑性,便于理解和记忆。
大部分人接收的碎片化知识就是一个个点,今天学习巴菲特的护城河投资理论,明天学习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这些拆散的知识点没有规律可言,对人的记忆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为什么这么说呢?
人的记忆分长记忆和短记忆,只有长记忆最牢固的。长记忆依靠语义编码,语义编码是大脑对信息加工,按意义、系统分类或者把新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与概况,它是按节点和线有意义的联系。
而没有规律可言的知识对记忆是一种挑战,如果强行记忆这些知识更可怕,因为这是短时记忆,很快会忘记。但人还以为自己学过这些东西,以为会了,这是在欺骗自己。所以当有人问时才不知所云。
构建知识体系就像把各种杂乱的镜头拼成一部有逻辑有意义的电影!
电影你很容易理解、很容易记住、很容易讲述他的故事,而天天看杂乱的镜头是没啥用的。
把一部电影的镜头全部打乱,分成几百个。今天看一个镜头,明天看一个镜头,你能理解这部电影的主题吗?你能记得自己哪些看了哪些没看吗?你能分享故事出去吗?如果硬说可以,那电视剧呢?那可是几千个镜头,没按逻辑剪接在一起,那是没有意义的。
而一部完整的电影,肯定是按照故事情节进行的,男主和一个女生是一对情侣,当突然出现一个女生破坏他们的感情时,你就想知道最后男主到底和谁在一起。但镜头打乱你根本不知道这样的情节。
就像图书馆按照各种科目分类,系统化放好,找书的时候很方面,一目了然。但这些书全部乱放,你找一本书那就是大海捞针。
所以,我们必须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更有逻辑与意义。
再总结一下,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
1、构建知识体系能便于调用知识
2、构建知识体系能便于自我反馈
3、构建知识体系能让知识之间更有逻辑
结语:
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很难,但你是想拥有一推杂乱的镜头还是想完成一部的电影?
处在碎片化时代,
每周和你深度思考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