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听老师说一句话:一个知识点你听懂了不代表你理解了,你能讲出来才代表你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点。以前听这句话没有太大感受,但是工作之后却体会到了很多。
工作的时候有时候遇到一个加工逻辑非常复杂的脚本,我看了很久可能才能整理出思路,但我以为就是理解了,记住了;然而当过后别人问起来的时候,我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理解,但是总感觉说不透彻,一直含糊不清的样子。我开始以为是自己记性差,没有记住自己看的内容,但慢慢的发现不是这样,其实我是当初没有透彻的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是简单的整理了一个大概的思路,所以当别人问起来的时候,我能说个大概一二,但是当别人问及细节底层的原理时,我就只能哑口无言或者含糊其辞了。
其实这也是我做事比较浮躁的一个表现。我经常制定了一些计划,但总是坚持不到最终完成;我经常编写一些学习课程的框架,但是一直没有把知识点填充进去;我学习一个知识点,经常是一看就明白了,但是很少再去深入理解……
后来我发现,改正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把自己大脑中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落地到文字上面,这样就不会在出现浅尝辄止的情况了。落实到文字上,就是逼迫自己去理解,梳理这些内容,要不然无法形成文字呀,同样在用文字记录的过程也就是理解整理的过程。真的就像学生时代老师说的一样:你能讲出这个知识点才代表你真正理解了。你能把你的工作内容落地成文档,才证明你真正理清了工作思路,理解了工作内容。
另一方面,你看着自己这些工作中形成的文档,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让你更加富有激情,更加轻松的投入到工作中。何乐而不为呢?
从今天开始我规定自己,每天下班前要对自己一天的工作归档。
l��p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