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寄友人杜元颖的,是触景生景的怀人之作。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人们在赏月的时候,如果不能见到想见的人,最容易产生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诗人望月兴叹,在写法上很有创造性,耐人回味。

前二句写景,“冷露”“桂花”,都是秋天的景物,一幅秋景图如在眼前。月光洒满庭院,“地白”足见月光的皎洁。

“冷露无声湿桂花”,冷气袭人,桂花怡人。

树木上栖息着鸦鹊,清冷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着开放的桂花。“栖”“湿”赋予静景以动态,一些寂寞的香气,在静寥的夜空中坠落。生动、有趣。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从视觉方面写出“地白”听觉方面写出“无声”,触觉方面写出“冷”,营造出澄澈、空明、凄清的意境。

通过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苦无眠,在清冷的月光下,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

今夜,人人都仰望天空那轮明亮的圆月,却未必人人都怀有秋思。

“秋思”,秋日之情思,在这里是带着愁绪的思念、怀念的意思。

诗人明明思念朋友,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显得委婉,避免了过于直白。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不同凡响。

这首诗作于“时会琴客”的中秋之夜,说明诗人和友人以琴唱酬,应该是快乐的,遗憾的是,有些朋友还在远方,所以这才有了诗人怀人之秋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