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进行了部署,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并不意味着死守生态环境,停止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是要正确理解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只有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综合发展优势,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要树立以生态保护为底线的思想。一方面要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实现绿色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保护与发展并不互斥,二者相辅相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忽视生态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只有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坚持从两个方面同时发力、相向而行,既要在加强生态保护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又要加强环保治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搞“一刀切”,不突破经济安全运行底线,以此实现两者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还要制定产业发展框架。既要结合当地优质特色资源,探寻产业新出路;又要将产业发展与群众致富相衔接,共享发展成果。科学的产业发展框架对于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具有导向作用,不仅提高生态资源的配置效率,解决发展难题,而且促进产业结构有序升级,增强竞争力。政府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利用有利条件,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探寻产业发展的全新路径。此外,在框架中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拓展市场合作,增加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提高收入,走上生态共富路。
此外,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需要持续有力的技术支撑。不仅要加强创新研发,推动成果产业化发展,也要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研发资源和成果,还要扶持人才建设,保证创新人才的跟进。如果没有技术加持,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产品将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实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转变,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活力,推动成果的转移转化;同时也需要优选技术专利,向企业开放免费许可。最后,还要以岗位为“媒”、待遇为“礼”、培养为“带”,吸引高质量人才,保证创新动力源源不竭。
大自然赠与了我们优质的生态资源,发挥好、利用好这些独特的资源,实现价值转化,才更能织就万家共富之网,走出全民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