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了,老王的老婆带着孙女又到贵州避暑来了。很机灵的小姑娘,三岁多,嘴巴很甜,这是第三年来了,每年都是开始大家都很喜欢,喜欢逗她玩,给她吃的。时间长些,好象大家都开始有点儿厌烦她了。还好这一次上了幼儿园,比前二年行为还是好多了。
她喜欢随意的进出每一间办公室,或者每个人的房间,进去之后,如果看到吃的,直接拿起来就吃,看到人家吃什么东西,直接就要。亲眼看到她推门进别人的房间,那个男同事给了她一瓶大酸奶,哄着她出去了,过一会儿喝完了又去把人家的门推开去要。我父亲给她吃了一块撒琪玛,特意放到高处,怕她吃多了消化不好,结果她自己搬着凳子拿着吃光了。看到什么就乱翻,进到厨房就玩盐和味精,开蒸饭柜(那柜子打开的热气在夏天足以把人烫伤);又喜欢嘴巴叽叽喳喳不停,表现欲强,有时候正说公事,她跑进来或者搞文具,把胶水涂一桌子,或者大声说话,打乱思路。说起来都是小儿顽劣,但是男人们不爱说这些,女人们就悄悄议论,说起来又显得大人小气,居然和一个孩子计较。就象被蚊子咬了一个大包跑了,又痒又痛,又无可奈何,
逗她让她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吃,她就会各种理由,放得太高拿不到啊,那个东西不好吃啊等等。感觉机灵得像个人精了。她爷爷奶奶总说这娃儿胃口不好,又调皮得不得了。其实看她吃零食的时候吃得挺多挺快的,然后自己看电视,任孩子到处跑,不教她危险的概念,只会恐吓孩子,只要没跑出大门就不管,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感觉他们就是给孩子弄吃的,也不和孩子玩游戏,互动什么的,感觉是个缺爱缺关注的孩子。
我一直想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直到我看到她奶奶很自如地在厨房取东西去自己吃或者用就大概明白了一点儿。可能在她看来,厨房的东西是公司的,她就不属于占个人的便宜。因为公司规定来探亲的家属每个人每天15元生活费,估计他们觉得不划算吧,就自己去买菜来做饭吃。开始还好,到后面因为那小姑娘爱热闹,食堂的菜也多,就偶尔在食堂吃饭,到后来就理所当然的三餐都在食堂吃了。她奶奶一个人懒得做饭,有时候就来食堂拿做好的饭啊,蛋啊,炖好的汤之类的。所以教育专家会说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孩子的行为就是家长平时言行的缩影。小姑娘完全没有界限感,因为人的自私是天性,因此她的孙女儿,只对“我自己的”有概念,完全没有东西是别人的,自己不能去拿的概念。
去年来的时候,门卫老马养的画眉莫名死了,老马给我们看了鸟儿被刮伤的脚,一看都知道是被人从鸟笼格子里往外拉脚弄伤了估计这样死了。那鸟笼格子很小,大人的手指是没法伸进去的,但是没人看到,小姑娘的爷爷奶奶怕赔钱,肯定也不会说是自己孙女弄死的,可怜人家喂了几年的鸟儿就这么无端死于非命。
本来一个可爱的孩子,聪明伶俐,没有犯下什么大错,但是又让人喜欢不起来。如果因为家长教育的疏忽,让一个孩子不经意成为了别人讨厌的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灵是多么大的伤害。因此,为了孩子懂礼守节,家长自己的行为就要行得正坐得直,起到表率作用。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什么行为是正确的,而不是一味的打骂,告诉孩子有界限感,别人的东西非请勿动,别人的房间非请勿进,等到好好的一个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到了学校,到了社会,成为人际关系紧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