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意外 “简简单单教语文”“让语文教学简约而丰满”,这些观点随处可见,但要真正在实践中去做到,并非那么容易。阅读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要表达什么意思,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除此之外,文中的标点符号也在替代作者传达重要的信息。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充分的读熟课文后,学生不难发现:课文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而对于天空和大地的描写,有相同之处:两个部分都有总起句,都是按照时间顺来写的;有不同之处:写天空时是按照一天的时间推移,即“清晨--落日--黑夜”的顺序来写的,写大地时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奇特就在于文中的两个总起句:你看天空的珍藏——再看大地的珍藏——这两个句子不仅提示大家作者写作的主要内容,而且句式相同,连标点符号都如出一辙。这个标点符号要不要忽略?任何的细节都瞒不过学生的小眼睛和观察力。“老师,这两个句子后面的符号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呢?”“是很奇怪呢。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破折号,占了两个字的位置。破折号有三个不同的作用:一是表示解释说明,二是表示意思转折,三是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联系下文来看一看,这两个破折号用在句尾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经过仔细阅读比较,思考,学生发现破折号在这里表示声音的延长,虽然破折号前面并不是描写声音的词语,但是它是语意的延长,特别强调,让读者接着往下读。“老师,文中还有三个地方也用了破折号。我读给你听: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在反复比较与揣摩中,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三个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糟糕,一个破折号的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立刻被激发出来了,马上有学生欣喜地不可控制地大喊:“第一课有破折号,第四课也有使用破折号的句子!”所有的学生都开始忙碌起来,只听见哗啦啦翻书的声音,叽叽喳喳兴奋地汇报的声音,第八课、第十二课、第十七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七课中使用了破折号的句子全被发现了。我只有机智地提醒大家把书折好角,然后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一边读句子,一边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去体会破折号的作用,并让他们做好笔记。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一个个兴奋的跟捡了宝似的。像今天这样的课堂氛围,像今天这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燃烧起来的学习场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为啥会久久不忘?为啥促使我必须记下来?源于课堂里接触的关于破折号的知识是学生感兴趣的,是新鲜的,能够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的,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探索的乐趣,能够使他们感觉和体验到自己在智力上和思想上的成长,并为此感到自豪。看来,如何安排学习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希望我们的课堂里多一些这样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