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和希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希望能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爱。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却将手机当做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让孩子自己写作业,自己却光明正大地坐在孩子旁边刷着手机,这样好吗?
昨晚我看了一则新闻:一个小孩给他的妈妈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妈妈,我想对你说》,文章的大体意思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每当放学回家时,他习惯性一个人写作业,妈妈则带着弟弟坐在旁边。虽然现在和妈妈坐得很近,但距离似乎相隔十万八千里。
当他遇到不会写的作业时,他请求他妈妈教他怎么做,妈妈的回答是:你先等一会,你先写其他会做的题目吧,妈妈现在忙,忙完再来教你那道不会写的题目。小孩委屈的说了一声“哦”,接着写他其他的作业。
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依然刷着她的手机,两个小时过去了,妈妈依然瞪着手机。从小孩放学进门的那一刻开始,小孩的妈妈就没有看过小孩一眼,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的手机,这种认真程度不亚于科学家,如果孩子的妈妈用这种刷手机的精神去做科学研究,就凭认真程度这点,定然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一岁半的小弟弟一会趴在沙发上,一会又坐在地上,小弟弟尿湿了裤子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做妈妈的不是自己去给小儿子处理,则吩咐写作业的哥哥去给小弟弟换下裤子。小男孩很无奈只有照做,很难想象:一个做母亲的竟然这样带小孩,不知道她的丈夫会怎么想,丈夫能这样放心让小孩交给这样的老婆带。
也许有些人心比较大吧,总感觉在家里没有关系,只要不走出去就好,难道家里就没有其他安全隐患吗?比如小孩手里拿着比较尖锐的工具,会不会弄伤自己;或者小孩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爬到了很高的位置,一不小心摔下来了,又会是怎样的后果;或者说小孩达到一定的年龄,会开自己的家门,偷偷地体验一把“离家出走”的感觉,作为家长的仍然乐不思蜀地刷着手机,一时疏忽导致小孩找不到了,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从小孩的文章里,可以看出希望自己能得到母亲的关爱和重视,开始小孩就希望妈妈能教他做那道不会写的题目,最后的最后那道题目依然空在那里,成为了历史。小孩没再去继续第二次请教妈妈,因为他觉得第二次说和第一次说的结果应该差不多,可能妈妈回答的结果依然是“等一会吧”,可能这一时的“一会”会成为一种永远,谁也等不起。
当小孩这篇文章上交给语文老师时,顿时在班上引起了共鸣,微信朋友圈一下子炸开了锅,如此大的影响力,自然能引起相关媒体的重视。当地都市综合频道的记者第一时间找到了学校,通过学校的了解,来到了小孩家里。
记者到达小孩家里时,小孩的母亲开始很不好意思,后来慢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毕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记者首先采访的不是母亲,而是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孩,小孩早已泣不成声,当记者问小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时?小孩的回答是:“希望妈妈能多陪陪我和弟弟,能多关注我和弟弟,哪怕多看一眼,不要一直瞪着手机看,毕竟我和弟弟才是她的孩子”。
当孩子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坐在一旁的母亲脸一下子红了,泪水唰唰地流了下来。妈妈立马抱住了孩子,含着泪水很真挚地说着:“孩子,妈妈错了,对不起,妈妈一定改”。孩子听完妈妈的表述,他也抱住了妈妈,整个房间虽然充满了伤感,但散发出浓浓的爱意,现场的记者也被这种气氛所打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确实,手机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可以让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而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其他隐患。现在的恋爱不再是男女朋友恋爱,即便两个恋爱的人坐在对面感觉很近,其实他们的距离很远,因为他们彼此是在和手机恋爱。
作为家长,孩子和手机之间谁重要,应该心里知道,手机坏了可以重新买一个,而孩子的心受伤了,难以弥补回来,我们离孩子那么近,但距离却是那么远,希望这不再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一种隔膜。
——END——
点赞是最好的喜欢,关注是最大的支持,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