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书才发现原来《三国演义》中的公孙瓒曾经在雄县修建了易京城,不由得对雄县刮目相看——果然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待春和景明之时,我一定要去凭吊古人。
在《三国演义》中,公孙瓒的身份是刘备的恩人。
而根据正史记载,他是三国时期割据一方的军阀,并最终兵败于袁绍。
公孙瓒,出身贵族,母亲却出身低微,这在讲究门第出身的汉代,无疑是致命伤。还记得袁术为何看不起袁绍么?就是因为母亲身份低微。而公孙瓒在成年后的所作所为和他的童年阴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他憎恨士绅,擢拔庸人。也许就是因为小时候被正统士绅阶层所不容。
上学的时候,公孙瓒和刘备是同学,刘备把他当亲哥哥一样对待,他们的老师是卢植。这在《三国演义》中是有记载的。
等到了青年时期,公孙瓒受命防守边关,官至中郎将。(中郎将已经是武将中的最高级别了)他骁勇善战,威震塞外,匈奴闻风丧胆,在战争中,公孙瓒培养了自己的特种部队——汉末第一轻骑兵“白马义从”。这只特种部队清一色的白色战马,武艺高强的士兵们为表忠心齐声高呼:
“义之所致,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哇——想一想都觉得帅的不要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赵云就是白马义从中的一员,白马义从的战斗力可见一斑了!
不可否认,公孙瓒是杰出的军师家、指挥家,但却不是成熟的政治家。公孙瓒有了驰骋天下的利器,却没有运筹帷幄的大脑。汉末乱世,他先是败给了袁绍手下的又一只特种兵鞠义的八百先登,随后又杀害了汉室宗亲仁厚长者刘虞,人心尽失。
之后,在与袁绍的争霸战中,公孙瓒连连败北,于是就产生了迁都的念头,那么迁到哪里呢?
“燕南陲,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
东汉末年这首童谣给了公孙瓒灵感,他认为这块地方就是雄县。童谣定都——这也是一件奇事了!我到了雄安才知道什么是平原,雄县自然是无险可守,但这难不倒公孙瓒,他采用了地道战的方法——挖壕沟,建高楼。
据史料记载:易京城周长六里,共建三重,城墙修的坚固异常。城内建楼,楼皆五、六丈高,中间三楼是公孙瓒的指挥楼,高达十丈。公孙瓒的下属部将也都建楼,一时楼以百计,成群连片。
今天雄县城西的杨西楼乡,村庄多以“楼”字命名,如杨西楼村、艾西楼村、赵西楼村、常西楼村、邓西楼村、韩西楼村、红西楼村等,通称“一片楼”。这一片楼就是公孙瓒留给后人的痕迹。
公孙瓒说:“我这里有楼橹千重,谷物盈仓,我可在此以观天下之变。”这句话听起来很耳熟啊——好像董卓也说过啊——后来呢?袁绍攻进易京,一代枭雄黯然退场,自杀身亡。
拥有一件利器重要?还是拥有头脑重要?
公孙瓒的弟弟刘备给了他一个答案:在公孙瓒死后的22年,他从来没有看上的小弟刘备在四川成都称帝——史称汉昭烈帝。不知“白马将军”泉下有知,该作何感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