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解读)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就人体阴阳而言,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单就躯干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再单就脏腑来说,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而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为什么要明了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的道理呢?因为冬病发生在阴(肾五行属水,为阴脏,又居于下焦,为阴中之阴。冬病多在肾,所以说冬病在阴),夏病发生在阳(心五行属火,为阳脏,又居于上焦,为阳中之阳。夏病多在心,所以说夏病在阳),春病发生在阴(肝五行属木,为阴脏,体阴而用阳,又居于下焦,为阴中之阳。春病多在肝,所以说春病在阴),秋病发生在阳(肺五行属金,为阴脏,又居于上焦,为阳中之阴。秋病多在肺,所以说秋病在阳)。
“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都应按照疾病的在阴在阳来进行针刺或砭石治疗。所以说:背部为阳,阳中之阳为心;背部为阳,阳中之阴为肺。腹部为阴,阴中之阴为肾;腹部为阴,阴中之阳为肝;腹部为阴,阴中之至阴为脾。上面所说的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的对应关系,它们与自然界四时、昼夜的阴阳变化是相合的。
今天学习了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对应天之阴阳。 在这里,多说一下表里,指内外阴阳的相互联系,阳经行于身体外侧,主表;阴经行于身体内侧,主里。一般而论,从病位上看,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减轻为势退。因而前人有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的认识。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