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觉得有些困倦。困倦的来源可以是任何事,也可以是任何人。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一直在一个地方仿佛思维都被停滞了。生活其实有各种可能。这周末挺开心的,周六的时候见了早早又一起喝酒玩耍,听早早桑讲有意思的八卦故事。周日起的很早,出发去龙华寺,还去练琴了。
练习总是能带给我一些快乐。算是进入了漫长而绵延的梅雨季节。一直下的雨令人难受,洗过的衣服很难干,有潮湿阴暗的味道。是不喜欢的味道。
本周阅读《法律的悖论》作者皮埃尔·布尔迪厄
🎯 核心主题:法律作为象征权力的建构机制
一、核心观点概括
1.法律不是发现的,是被建构出来的
法律表面上看是中立和普遍的,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借助符号权力建构的秩序工具。
法律的“中立”与“普遍”本身就是一种话语建构,其合法性来源于制度内的“信仰”系统(doxa)。
2.法律的悖论:形式的中立性 vs. 实质的不平等
法律看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却在维系一个阶级化社会结构。
法律通过规范化语言、仪式、程序,遮蔽了社会差异和权力不平等。
3.法官是“法律语言”的代言人
法官并非“客观真理”的揭示者,而是制度内的专业符号操作者。
法官通过特定话语形式赋予争议合法性,将其纳入“可以被审理的框架”。
二、几个关键概念解析
概念含义在法律中的体现
符号权力一种通过话语和象征形式产生的支配法律语言的专有性、专业性
场域(field)社会生活的特定领域,有其规则和资本法律场是由法官、律师、立法者组成的规范秩序
惯习(habitus)人的内化倾向与经验结构法官的判断与精英法律训练密切相关
合法性(legitimacy)权力得以维系的基础信仰系统人们对法律“应当服从”的认同
三、布尔迪厄眼中的法律悖论
悖论表现意义
中立性悖论声称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实际上服务于特定群体揭示法律是社会权力的合法外衣
专业性悖论法律强调专业与理性,普通人却无法理解符号暴力的体现,制造“权威”
程序性悖论正义必须通过制度程序完成,但程序常常遮蔽正义法律不一定追求“对”,而是“合法”
四、金句摘录与简析
“法律的力量首先来自于它被认同为法律。”
✍️ 理解:合法性不是法律本身的属性,而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结果。
“法律场是一个争夺合法发言权的场所。”
✍️ 理解:在法庭、立法、执法等空间中,谁有话语权,谁就能定义“正义”。
“在看似中立与理性的表象下,法律实际上是权力关系的再生产机制。”
✍️ 理解:布尔迪厄强调我们不要被“正义的表演”迷惑,而要看透其社会结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