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掌控注意力》有感,这本书讲述了自我正向的引导;讲述了重新看待失败与错误;重新看待舒适区,我们走出舒适区是为了扩大舒适区,不要只待在你熟悉的舒适区;以及侧重讲述了父母如何寄望于孩子的专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当律师需要律师证,当会计需要会计证,当导游需要导游证等等…可是当父母却没有任何证,没有人教我们去当一个好的父母,于是我们在当父母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很多错误,做了很多自以为是为孩子好的事情。可是孩子也一样啊,他从一出生就是个孩子啊,什么都不懂,天真、无邪、纯真、懵懂无知、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难道我们不应该允许他犯错误吗?尽管有时候孩子会让我们失望,有时候会做一些糟糕的事,但是我们仍然要充分地去信任孩子,他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后,内心的专注力会激发得最充足,所以对于孩子我们唯有信任。
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家长和老师都过于地希望孩子专注,其实我们更应该做到以下五方面:
1、做个好榜样(以身作则)
2、鼓励专注而非打断(其实很多时候专注力是被家长破坏的)孩子其实很专注的,像玩乐高啊、沙坑啊、拼图啊,非常专注,但是被家长打断
3、给孩子工具(把方法告诉他)
4、划定界限(我们说好什么时间能够做些什么,比如睡眠和打游戏时间)
5、信任孩子(这一步是最难做的)因为很多家长说我一信任他,他就不值得我的信任了,请问当你被一个人信任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过一些错事,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很难保证自己一点错事都不做,但是很多家长的问题是:“我给了你这个信任,你就不能够让我失望,你让我失望我就收回这个信任”这个信任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变成了一个要挟,一个交换条件,所以它不是信任,它只是一种诱惑。在一项研究中。那些成功地克服了儿童时期注意力问题的成年人,在被问及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是什么时,你猜他们怎么回答的,那就是有一个成年人能够信任他们,甚至都不是所有成年人信任他们,只要有一个就够。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都可以,只要有一个成年人发自内心地充分信任他,他都有可能重新找回自己的专注度。所以尽管孩子可能会让我们失望,孩子可能会做一些糟糕的事,但是人都一样,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不做错事,是不可能学会东西的。所以除了信任之外,我们没有别的事可以做。(反思:我昨晚因为孩子很晚还不睡觉而揍了他,事后我跟他道歉了,道完歉他哭得更大声更委屈,然后看他眼泪汪汪的带着委屈的哭腔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我以后早点睡”其实,没有任何证就上岗做父母也需要学习需要成长需要反思,要体验孩子的丰富感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