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应酬颇多,虽在家无事,但也难得半日清闲。窗外雾霾依旧,在家整理画作。翻看画册,看到石涛的黄山图,颇有感触。
石涛于康熙五年丙午(1666年)到的宣城,第二年就游览了黄山,返回敬亭后画了〈黄山图〉,画上有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年)居南京时的补题。这一年石涛45岁。
构图上看,整幅画为竖幅,开合构图,构图很惊艳。画作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基本上各占一半,这在绘画上来讲是大忌。
从上部看,画上画出两个重叠的山头,山头在纸的左侧,右下方是楼舍,显示出这幅画,画的不是荒凉野地,而是一处幽静之所。远山虚上去,显示无限深远。峰下是茂密的山林,用浓重的笔墨隔开上部与下部的联系,虽然是中间是虚的,但是给人的感觉,雾的里边有物与上有直接联系,这种断而不断的感觉如没有现实的写生观察是画不出来的。
从下部看,一块巨石从右侧斜插底部,与顶上的山头形成鲜明对比。旁边一块巨石斜横之上,为了点缀巨石之间的区别,除虚实之外,又用了树木和云雾加以联系,让人感到虽有块巨石,却又浑然一体,两块巨石的下端,缝隙之间,一弘瀑布飞流而下,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两块巨石之上生出另一组山石,它头中有虚,上边生长了很多植被由近及远,慢慢的虚了过去,与上边两段之间的云雾形成一体,巧妙的联在一起,给人的感觉这外形云雾断开,而实质上根本就是一体的。
最上层为了把握整个构图变化,避免出现下边过于实,使画的部位下边过重,用了参差不齐的长题,使画的重心感到平稳,这体现出石涛的确是一位具有深厚功力的画家,只有如此才敢做出如此大胆的构图。
此画用笔用墨更是非常,上下具是浓墨线条,为且为了取势,基本上都是斜线,给人感觉用笔老辣,山石质感很强,山石轮廓线和皴法,用的现实生活中解索皴法,山石上,用极简的几笔勾出,没染,但显出了山石的气势和风骨。笔墨虚实处理的好,虽上下基本都是浓墨,但通过虚实与转折,给人留出了前后远进的距离感,这种笔墨线条转折,把中国画的透视作的非常舒服。
此画中提有:“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引述南朝齐梁时代书法家张融面对齐高帝评他的书法:“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的回答:“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
意在表述他对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的藐视,突出他在书画艺术上冲绝传统成法束缚,解放个性,抒发主观情志,创作上“我自用我法”的主张。在画中一老僧站在枯树之旁,枯树显得与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但又是那么的独树一帜。在我看来那老僧便是石涛,游戏于山中,仍在“搜尽奇峰打草稿”。而那枯树便是“我法”虽不比其它树木葱郁,但仍旧傲立于山中。
作者简介
屈金来,字云峰,1954年生于北京,自幼喜欢绘画,师从山水画家王稼骏、葛寿亭、董谦如等大家,擅长山水画,兼攻花鸟。几十年来耕耘不辍,在创作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游历写生与探讨中,画风日渐成熟,技艺稳步提高。
中美艺术家联合会展荣获一等奖。早期作品《高山牧歌》被国家档案馆收藏,近年来巨幅绘画《云锁峰峦》、《青山喷玉》、《高峰出烟际》、《山峦叠翠》、《飞瀑如线天上来》等数十幅被国家机关和相关部门收藏,以及发表于国家级报刊杂志。十余幅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大赛并多次获奖。
现为中央国家机关美协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东方欣正书画院院士、中央机关书画院特邀画家、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员、世界华人实力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公益委员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