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第一章后,感觉很多细节读过就忘了,一些语句不是很理解。但是,我读得很顺畅且渴望一直读下去,我知道《瓦尔登湖》是一本适合我心境的好书,
整个的感受是,第一章节交代的是一个突然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感到厌倦的人,对于另外一种远离尘世的生活的向往。当然,这一切是回忆性质的文章,也即是说书写成以后的追忆。
应当来说,很多观点想象成分多,或者说刻意美化的成分居多。因为成书是在梭罗结束瓦尔登湖的离群索居生活又回到以往的生活之后。毕竟,不是日记。其实,就算是日记,也不见得就能真实坦率地把自己剥开展示给读者。就类似的写作而言,卢梭的《忏悔录》可能更真诚,即使如此我们也能看到他的隐瞒。
无论如何,读这本书有很强的代入感。很期待往下读,想知道他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作为一个旁观者,羡慕一下想象一下也是美的,也能帮助自己静下心来关照自己的生活。
我想,对于绝大多数爱好阅读的人而言,都想过离群索居,有过逃离尘世的想法。事实上,不过是想要不再那么勉强自己,不再那么疲惫。哪怕只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山有水更好,关键是要有自由,需要面对的只有自己。
实在不行,退而求其次,放一个长假,做一个宅男宅女也好。实际上,现代化已经让我们很疲惫。物欲横流,人们不得不融入其中,很多时候都在疲于奔命。这也是,宅这个词很流行的缘由吧。
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能过上这种奢侈的生活?我们常常说,等我们有了财务自由,我们就辞职,去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事实上,那不过是梦话而已。即使,我们真的知道我们生活需要的物质很少很少,看了梭罗的清单,有一瞬间我们也有这样的误会。但终究不过是一场误会。
我一直有一种观点,看一本书,或者一场电影,听一首歌,我们之所以感动或者有兴趣,完全是因为我们的代入感。那就是文艺作品描写了我们的生活,创作者想了我们之所想,说出了我们想所说的话,做了我们一直想去做的事。
看此书,也是这样。我总是恍惚,不自觉就想起了故乡,想起了儿时。我的家,也在山里,也在乡下。总渴望,能够立刻马上回到那里去。甚至幻想,自己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在故乡的山林、草地穿梭,在门前的小河里摸鱼、捉蟹。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总有一天要解甲归田,在院子里种点够吃的蔬菜,养几只鸡、鸭,过路人请进屋来喝口水、歇一歇。
有时候很奇怪,小时候怎么那么渴望长大,那么渴望离开农村?甚至,现在一直还在渴望离开与改变,纵然更本不曾想过,或者也想不清楚自己要去往哪里,要的到底是什么。可是,一旦离开就回不去了,改变了又感到失落。
其实,不过是希望生活慢一点,要求松一点。过了三十几岁的年纪,似乎生活越来越快。周五下午放松一下,星期天下午开始紧张,周一鼓起勇气去严肃认真地赴死一般地面对一周的工作。很多人都是这种心境。
所以,只有阅读。幸亏,我们还有阅读。阅读,能够让我们看到瓦尔登湖水的波光粼粼,让我们闻到故乡野菊花的芬芳,听到拉卜楞寺的经轮转动,呼吸到遥远草原的清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