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太皇窦太后喜爱黄帝和老子的道家学说,主张清心寡欲,简单明了,无为而治,讨厌儒术。丞相赵绾建议,以后国家大事不要再向东宫汇报。窦太后大怒说:“他想做新垣平吗?”于是窦太后秘密派人调查赵绾、王臧作奸犯科之事,责成皇上处理。皇上无奈,废除明堂工程,其他所行之改正朔,易服色之事,一概废除。将赵绾、王臧交给有司治罪,二人皆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职,申公以健康原因免职回家了。
华杉说:
赵绾直接上书只有十八岁的皇上,明确要求要把太皇太后排除在国事讨论之外,实在是太不明智了。窦太后问他是不是想做新垣平,就是说他要蒙蔽皇上,一切都听他的。这个指控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他最后也非死不可。
凡事事缓则圆,要懂得等待,善于忍耐,不要急于求成,马上就要见分晓,特别是反对你的势力,大到皇上都抵御不了,怎么能急于求成呢?
春秋时期,秦穆公问蹇叔,怎样才能称霸天下?蹇叔对曰:“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三戒之中,首戒贪,贪则多失。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贪蠢,贪心让人变蠢,失去一切智商、判断力和逻辑能力,一厢情愿,贪巧求速,掉进坑里也不知道。你把哪头大哪头小仔细算清楚,就不会盲目贪婪了。
次戒忿,忿则多难。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一个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倒霉的往往是自己。愤怒和贪婪一样,能瞬间将人的智商降到为零。要戒忿,要制怒,就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将心比心,衡彼己而施之,不用忿怒。
三戒急,急则多蹶。走路太急,容易摔跟头,赵绾就一跟头把自己脑袋摔掉了。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你把事情轻重缓急斟酌一下,急不来的事情就不要急。赵绾急切到要求不给太皇太后送中央文件,违背了“疏不间亲”的古训,离间人家奶奶和孙子的骨肉亲情,太鲁莽了。
当初,景帝因为太子太傅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父子五人加起来就是一万石了,于是称呼石奋为“万石君”。万石君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恭谨的态度无人能比。子孙做小吏,回家来拜见,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接见,称呼他们的官名,不喊他们的名字。子孙有过失,也不指责,只是坐在一旁,摆着饭菜,也不动筷子。于是子孙们互相责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请长老要求向万石君肉袒谢罪,承诺改正,万石君这才点头。
子孙长到加冠年纪的坐他旁边,平常无事时在家里也服装整齐,戴着帽子。遇到丧葬之事,无不悲哀悼念。子孙们遵守教导,家风以孝顺谨慎闻名于诸侯。
后来,赵绾、王臧因为舞文弄墨获罪。太后认为儒者文多质少,而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于是以其长子石建为郎中令(宫廷禁卫司令),以小儿子石庆为内史(首都长安市长)。石建在皇上身边,有事需要向皇上进谏,一定找没有旁人在的时候,畅所欲言。到了廷见会议的时候呢,就木讷好像不会说话一样。皇上由此很亲近他。石庆曾经做太仆,管交通。皇上御驾出行,问前面几匹马拉车。石庆用鞭子点数,然后举手回答:“六匹。”石庆在万石君几个儿子当中,是最言简意赅的。
窦婴、田蚡都被免职,以侯爵身份在家闲住。田蚡虽然没有职务,但他是太后的同母异父弟弟,很受皇上亲信,数次提出建议,都被皇上采用。所以趋炎附势的势利者,都远离窦婴而投到田蚡门下。田蚡日益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