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前的饥饿感到哪里去了?
人体是一个智能的机器,天生能调节饮食的量,饿了,肚子和大脑呼唤人们去进食,吃饱了就不会再想吃了,我们可以看到小小孩子吃饱了,就会推开奶奶或妈妈喂食的勺子,然而,这个本能被过度加工的食物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给打破了。
人体需要进食和停止进食,是受体内的两种激素,也就是荷尔蒙所控制,一个是饥饿素,一个是瘦素,饥饿素刺激人的胃口,瘦素抑制人的胃口,由于两种激素的存在人体能自由的开关进食通道。
正常情况下,人在饥饿的状态下,摄取天然食物,一方面分泌肠泌素、胰岛素,消化代谢食物,一方面刺激瘦素,抑制大脑的饥饿感,停止进食。
当人摄取了过度加工的食品,所谓过度加工的食品,就是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的食品,能让人分泌过多的多巴胺,让进食的感觉很开心,同时还强化了饮食产生快感的回路,让人吃了停不下来,如同上瘾一般,可以说饮食塑造了人的大脑,有一句话,你是你吃出来的,真相。
我们来回忆一下什么情况下,会有暴饮暴食的现象?当人们情绪被压抑的时候,或低落的时候,熬夜的时候,这是因为产生饥饿素了,促使人们去通过饮食来缓解来自身体内部的压力。这不是饥饿,是紊乱,使人们错误地饮食。
有什么办法,让人保持饥饿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吃出来的问题,让它吃回去。既然过度加工的食品,让人上瘾,那就切断回路,不吃或少说加工食品,选择天然食品。
没有饥饿感,上一顿减少进食量,适量的运动帮助消耗吃进去的能量,让下一顿有饥饿感。
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都能让饮食更顺畅,节制有度。
进食前有饥饿感,是健康的一个途径,是一种幸福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