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会希望孩子优秀,希望孩子更好,越来越好。所以,但凡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急切的给指出来,生怕孩子自己不知道,就改不了。作为家长,为人父母,也觉得是种责任,毕竟,别人才不会关注你哪里不好,你是否优秀根本不关他的事,更有他人可能看稀奇看热闹,还不希望你家娃娃发展太好,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在邻人间是比比皆是。
可是,心理的发展,内心的需要是很微妙的。他人本来是“不管他人瓦上霜”,不关注你的优良发展,反而还起到了正面效果。这个正果效应就是你越不关注,我越觉得自由,越会随兴发展,在自由自在,高高兴兴的状态下,反而乐于把自己打造得更好。所以,就有了离家出走的孩子,不稀罕父母一年到头天天的伺候,却感恩戴德在外面好心人施舍的一碗面的故事。曾经这个好心人,从不关注过我,挑剔过我,批评过我,责备过我,我从他那里从未感受被否定,反而从这个人这里得到的这一时生理上的饥寒问暖的关心,就会被深切体会到,感动就会放大,或者如实体验到。
很多大人,自己从小被父母挑剔,批评着长大,并不是父母当时批评带给他愉悦感受,甚至他可能忘记了自己成长得好,可能来自其他因素,例如父母的鼓励,或者其他人的榜样作用。倒是,他记忆里却保留着父母习惯性的批评,他把自己成长归因于父母的善于批评。于是他就是长成了爱批评爱挑剔的毛病而不自察。当他拥有自己孩子的时候,从上一代那里,悄然而习得的批评习惯就会以爱的名字,常常加诸在孩子身上,这时的大人,还会常常诤诤有言“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我现在不是发展很好嘛”。其实他不知道,他经历过的被习惯性批评的痛苦在一代代轮回,而他当初经历过的其他喜乐康平,鼓励支持却被他遗忘很多,只能模糊不清的追思起那么一两件。
很多二胎,几乎是无条件崇拜作为老大的哥哥姐姐。而哥哥姐姐也在弟弟妹妹的崇拜中自觉自愿承担起很多护佑弱小,以及让自己变得更能干和强大的责任。
我现在已经蜕变了,也许你觉得我在宠溺孩子。但是我认为的宠溺是凡事代劳了。这里不是代劳,而是看见你孩子的每一丝付出,给予鼓励,欣赏,肯定……过去是每当孩子有所付出,就会轻而易举指出这些付出的不足之处,好为人师的表达更高要求。
例如,孩子主动洗了碗,不愿或者忘记洗锅,我会表扬她洗了碗,不会责备锅没洗。例如孩子洗了衣服,没有收拾房间,我会表扬她洗了衣服,不会责备没有收拾房间。她总是慢吞吞,跟不上大家的队伍,我会放弃从众,而留下,和孩子一起在她的慢节奏里去欣赏慢之境,一起“赶鸭子”。孩子画了一幅极为简单的画,甚至是四不像的画,我会表扬她画的很漂亮,而不是嗤之以鼻,或者毫无兴趣。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名著《小王子》,开篇就是在讲大人不懂小孩子的画,不懂小孩子那充满幻想的表达,不懂小孩子多么渴望被父母等肯定和鼓励。
太多大人,都是《小王子》笔下的那种大人。父母没有拿到合格证就已然成了父母。我曾经也是这样无证上岗的父母。回忆过往对孩子的一瞬瞬责备中的咆哮怒吼辱没,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的言语和动手教育伤害,我的心尖颤抖了,泪目……
原来我可以这样爱你,我的宝贝,我的孩子,我终于体验到《小王子》笔下不一样的父母,原来是这样的,鼓励,悦纳,欣赏,一起曼妙无比的畅享,你的付出,你正付出,你已付出,了,一个美丽世界!
原来我可以这样爱你,穿越到,你的世界,来一个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