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三国时期,洛阳古城墙东南角的一处是曹操的草料场、练兵场、点兵台,后取名操场街。
每当兵士操练完毕,总牵马走过,到城墙根下一个大水池饮马(土音嗲坑)饮水,操场路的一个拐角处有个钉马蹄的铺子。
一早一晚马蹄声声,蹄印串串,随后一些小商小贩不断聚集这里,搭锅糊灶形成了一条二三百米长的住户,一开始没有名字,后来人们管它叫“马蹄街”“马蹄子街”,相对繁华的东大街西大街十字街,这里僻静,几十户人家劳作生息,颇感安逸,直到民国十八年遭遇老天大旱,一批逃难人过来,1942花园口大决口,又这里成了“难民营”,当日寇进犯时,豫东来的难民更是挑挑担担,拖家带口,来到洛阳这个东城墙根,住下来,然后,做些苦力,学手艺、做小买卖,搬运拉脚、剃头补锅、引水卖浆的营生,人们管这条不成形的街就叫“马蹄街”了,又叫“马蹄角儿”(洛阳话说“马蹄揭儿”)。
直到有一年,民国布衣将军冯玉祥率军进驻洛阳期间,嫌马蹄角的街名俗气,意事业成功之意,给这条街命名“成功街”;也有人说是解放洛阳时先攻克东门进驻此街,取成功解放之“成功街”。
洛阳老城西北高东南低,落差几十米,东南角成了低洼之地,每逢降雨,城内积水汇流于此,人们挖坑导引雨水,时间久了,留下一些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坑。文峰塔东北边的水墨池,东边的孟坑、煤土坑等,说来也奇,下雨再大这里也没淹过,有人传说东南边的大坑有神龙游居,能潜通东海。
如果这里还有传说的味道,而后来据考古发掘,隋唐大运河洛阳新潭码头还就在这个位置,只不过经年累月人进河退,洛河南移,这里原来就是以卵石沙砾为基础的河床,沙坑近靠瀍洛,渗水很快罢了。
至于文峰塔北边的水坑还有个传说,说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文昌帝君常在此磨墨,文人称该水池为水墨池,因常年水气蒙蒙,老百姓干脆叫它水蒙坑。
成功街还是太短小了,以至于百度地图上都无法显示。而“成功”二字,到真的成就了不少手工作坊的手艺人。当兵营撤去,这些要生计的人们依借东西十字大街,大人卖饼,酿酸浆,做酱菜,孩子们则脖挂托盘满街叫卖纸烟,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和财富上的积累,竟有几家的买卖叫响了老城,有的成立字号,有的成了名家,以至于柴家大饼、陈家酸浆,李家酱菜成了洛阳的名牌。
在七八十年代,洛阳市酱菜厂曾经营不好,则是聘请了家里祖辈做酱菜的李家后人担任厂长,酱菜的口味和质量立马提升,最后成为一个大企业。他们研制的“建洛”酱油、醋占领了八九十年代洛阳市场和洛城家家橱台。
提起“马蹄街张家馄饨”,很多人慕名而来,只是不知马蹄街在哪,现在的“洛阳张家馄饨”应该是牡丹花城里又一张饮食名片了。
可以想见,当年的古城东南城墙下,一边是兵戈训练,战马嘶鸣,戎装操拭,一边钉马蹄,卖杂食,溜马饮水的士兵穿梭在,小商小贩叫卖的吆五喝六声中。那巷子的方圆左邻是安宁祥和的角落。古老的城墙即是这座城市的铁甲,也是给这个为了生计而延生的巷子给着特有的呵护,使它的身上印着隋唐以来的痕迹。在它的南端元朝时就高耸了这里的文峰塔,肃穆巍峨,更是俯视陪伴着这方百姓,塔的不远处便是暖流的洛河。这个是大禹开凿大运河的端头,一个浓缩了古都风云历史的标志。
成功街,远没有像龙门,白马寺,牡丹那样赫赫有名,也没有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那样赫赫之功。而一个个生命和它有关,和一个家庭的故事有关,我深深地记下了它,2002年之后,我知道了这条老街和一个女雕塑家有关。
我六岁那年,和父母妹妹,弟弟,从南阳、宜阳,辗转在这里租到了一小间临街的房子。这是马蹄街南头紧挨着城墙根的一所四合院,小巷路东家家都有后院,有的家还有和城墙连着的防空洞,殷实讲究点的家里入院都有照壁墙,有蔟放的夹竹桃。
有的人家院子很深,要过几道们,让我这个从山野乡镇来的女孩,很是惊奇,甚至有点害怕,不知道为什么窄窄的会通到哪儿,总是拽紧了同伴的小手。而小巷对面西边的住户,便不会有这种情况。他们的院子简单,入深也不长,因为院子的后面就是水坑,还有他们多半生活拮据,和贫困。
那个女孩和房东的女儿很要好,她俩玩的时候,会叫上我。我知道了她的爸爸是个铁匠,她很小没了母亲,上面几个哥哥很是呵护她,奶奶更是疼爱,她的小名叫“铁妞”。
她有个性,点子也特别多,应该很有头领的那个感觉,基本上巷子女孩都会听她的。她也会想出各种点子比如到对面院落很深的藏猫猫,有可以串通的放空洞,晚上到文峰塔四周,水坑旁草丛,还有一个寺庙,围在一处,玩家家。由于年龄小和周边环境不熟,总是心惊胆颤地。
不久后我们搬家了,从此失去了关于这里的消息,八十年代,听母亲说,这个女孩在同院郭叔叔的美陶工艺美术上班,画画很很了不起了。后来又听说她上了清华大学。
记忆就这样时断时续,可又一天,报纸上登了她的事情。她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小有成就的女雕塑家。
“在洛浦公园建大型雕塑群”。2002年某一天的洛阳晚报上新颖的标题,吸引了我的目光,更惊喜的是,此人正是从洛阳老城成功街走出来的铁匠家的女儿闫淑芬。他还委托她的哥哥闫铁顺,向市城市规划局转交了一封信。闫淑芬在信中说:“古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尤其是大唐盛世,为洛阳人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今天,改革开放的洛阳又逢盛世,我们也应该实现‘文艺复兴’,我们可以沿着河岸做出系列有关洛阳经典的雕塑。如果建议被采纳,我可以义务搞设计、雕塑。”这样一封来自远方的书信,一个成功街里的女儿,我儿时曾经的玩伴,有着如此辉煌而浪漫的情怀的,一个海外的女雕塑家。
我的眼光里跳动着闫淑芬儿时的样子,这个当年调皮灵光的小姑娘了,她是国内外享誉的雕塑家,也是一个热爱古都洛阳的海外赤子。
1976年的时候,她进入洛阳美陶公司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工作是描绘古都最传统的唐三彩,由于从小对绘画就充满了好奇的她,仿佛一下进入了艺术的殿堂。在美陶公司不到三年的时间,她凭着聪明和努力不但学会了唐三彩的制作,还感悟到唐三彩里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千变万化、五彩斑斓。她从对泥土及雕塑模型到内心情感故事的寄托,和同事共同设计、制作了出至今仍是洛阳美陶界的品牌的雕塑《丝绸之路》,并畅销国内外。
1979年,闫淑芬又凭着现场制作的仿古唐三彩《舞蹈人》和她优秀的文化含养,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录取,之后因成绩优异又留校任教。在中央工艺美院这座艺术的殿堂里,她如饥似渴,努力学习,她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艺术的滋养使她在雕塑艺术上取得了灼人的成就。
1981年,学校接受了文化部设计制作中国电影评选百花奖奖杯的任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人才济济,在众多设计档案中,最终采取了闫淑芬的设计方案。这是个女孩手捧花朵的造型,被制成了铸铜镀金的百花奖奖杯,那被成为传奇的电影《天云山传奇》也成了第一个获得这个奖杯的中国电影。直到今天,能获得这个造型的奖杯仍然是许许多多电影人的梦想。
接下来她又接到邀请为1991年北京主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设计亚运会吉祥物。她设计出了“熊猫盼盼”的立体铸铜雕塑。“亚运热”因这个礼品更热,“熊猫盼盼”成为国内外体育吉祥物收藏者竞相购买的宝贝。
早在1987年,闫淑芬一个女性独特的聪慧和灵性,把中国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梁祝”制作成铸铜雕塑《化蝶》,被西方雕塑界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造型”。
《化蝶》在国外引起轰动,最终,被瑞士博物馆永久收藏。1992年,已成为雕塑家的闫淑芬,为了她喜爱的雕塑艺术,又毅然放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工作,报考了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她说:比利时很早就是欧洲北部的艺术中心,勃鲁盖尔、鲁本斯、凡·埃克这些名垂世界艺术史的大师,都曾在这所学院生活和创作过,在大师们呆过的地方她一定能学到她更想学的东西。
那一年她提着一个小包,只身一人海外,她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大型环境纪念性艺术系获得硕士学位后。又先后进入比利时语言文学学院和安德卫普哲学院学习拿到了学位。在学习期间,她又为安德卫普大学进行了广场设计,获得当地大型雕塑设计界的好评。
谁也不会想到,在国内薪水待遇不错的她,也同千万个海外留学一样,一边学习,一边到餐馆打工,多的时候同时打三四份工,累得腰酸背痛。几年的学习,闫淑芬的个人塑像艺术在欧洲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每年都要在比利时,荷兰参加数十次展览并举办数次个人雕塑艺术展览,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雕塑家。
她不断收到邀请,先后为荷兰柔森岛市市长马莱仞、比利时雕塑界抽象派的泰斗级人物杰夫先生塑像,当,杰夫先生看到这个写实风格的作品后,连连叫好,他觉得“简直传神了”。
在海外求学毕业后,她定居在比利时安德卫普市,从事个人雕像艺术。每当闲暇时间,她会思念祖国,尤其看到洛阳家乡的巨大变化,她不无感慨,生活工作越久。她会越想洛阳,以前年龄小,对家乡的认识并不深刻。来到比利时后,从西方的教科书中,以及祖国和家长越来越大的变化,她重新认识并更加珍重古都洛阳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当她看到洛浦公园长达12公里的河畔,那么美丽迷人,一下勾起了她的情感和创作激情,于是有了辗转大半个地球的一封信,一封承载了她全部的思乡和热爱。
“古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尤其是大唐盛世,为洛阳人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今天,改革开放的洛阳又逢盛世,我们把洛浦公园12公里的绿色长廊建设成雕塑公园,把洛阳古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和经典故事、典型人物,甚至美好的传说再现出来,为后人留下一些像龙门石窟一样的文化精品。”这是她对洛阳的一腔忠贞爱戴。
也是东方与西方,古老与现代,撞击后的并迸发,也是厚重与传承,养育与感恩在心中的激荡和澎湃,雕塑家要把心中的爱通过洛阳的符号永远雕塑下来……她应该是成功街的骄傲,她成功了。
她由一个被宠爱的顽皮任性的小姑娘到她饱有诗书水墨五彩,和精湛的艺术创意和创作,更有她对洛阳的爱,对故乡的情……
很多年成功街老辈人大多连字都不认识,父辈们解放后也大都进入到运输公司,轻工系统、商业系统干着平庸的工作,然而父辈们的勤劳智慧,给后代们影响之深。巷子里除了她之外,也还出过四五位厂长、经理。不足百户的人家有了一百多名大学生,有的读了研究生。
成功街这个昔日的“贫民窟”已经又有了生命的张力和祥和的时运,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更是为整个洛阳整个老城谶应了吉祥,走向中国梦这一更大的成功。
消失的洛阳老城老街--成功街,为了新的憧憬和规划,几百户人家全部告别了祖屋,然而历史和曾经的脚印是不会消失的。成功街,把最诚挚的祝福给予了我住的城市,给予了老城老街,给予了像“铁妞”一样的子孙。
随着老城文峰塔古文化遗产园景区正式开放时,这个老街其实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它消失在古都厚土中,消失在历史的脚下,而这条街道的名字和和它的的故事不会消失。因为,他们的童年,他们的过往,他们的今天和明天都和历史一起雕刻在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