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日剧《我的丈夫工作无能》,虽然才播出了两集,我却在其中找到了深刻的共鸣。剧中的男主是所谓的工作无能,工作中经常犯错,人际关系也不好。但事实上他本性善良,乐于助人,常常因为太顾虑别人的感受而把责任揽在了自己的身上。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并且家庭责任感极强。
在某种程度上,我就是那种工作无能的人。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在男主身上找到自己的样子。四年前,我硕士毕业于中国顶尖的文科学府。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没有一天开心过。我像个行尸走肉般,每天灵魂都生活在别处,拷问自己为什么要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看着身边本来不如自己的同学事业都逐渐上了轨道,心里难过不已。我想不明白,曾经那么骄傲的自己,为何沦落至此。
这期间,我读了很多关于自我管理,职业发展的书,也在知乎上看了很多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回答。对于自我发展,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是谁说,只有在某个组织里谋得一官半职,才算成功呢?是谁说,只有在写字间朝九晚五的工作才是工作呢?
研究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其实在企业里工作,并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工业革命之前,农业经济占据主体地位,多数人都过着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负盈亏的生活。人们遵循大自然的作息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得。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资本快速增长,现代意义的企业才正式出现。随之产生了各种管理学理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到现在,在企业上班已经成为人类绝对主流的就业形式。一个没有朝九晚五工作的人,往往会被视为无业游民。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个体必须依赖某些组织以获得客户和资源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互联网技术为个体与客户的直接链接提供了技术支持。商业的本质就是卖家生产产品或服务,然后通过市场营销将其推广出去,与买家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互联网使得无数人与人之间建立了链接。越来越多人成为独立的个体,依靠自己的兴趣和努力,摆脱了组织的束缚,成为了独立的商品提供者。
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工作无能的你,并不是注定要失败。每个人都是一座金矿,就看你会不会挖掘。所谓的工作无能,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这个人在企业里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人就注定一事无成了。工作上无能的人,往往都善良、内向、敏感。从心理学上看,这样性格的人往往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最适合从事文学或艺术类的创造性工作。我们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挖掘出自己的独特竞争力。要知道,就算是工作无能的人,也会有自己擅长之处。工作技巧、职场手段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可有些存在于人本性中的东西,是别人学也学不来的。所以,即使工作无能的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你拥有的独特智慧与才能,有可能是别人毕生都所没有的。
我们如何才能发掘出自己的独特长处并用它来养活自己呢?在知识付费,共享经济如此火热的今天,人们完全可以以个体的形式,出售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你所需要做的只有三件事:首先,你要发掘自己的兴趣和长处,即,我喜欢什么?我做什么做的好?只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才能持续做下去,且做出成果;第二,通过持续学习,将其转化成可以出售的商品,如作家的文章、插画师的画、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服务等等;第三,通过互联网,让大家认识你的商品,并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持续产出优质服务。做到以上这三点,我相信工作无能的你一定会摆脱传统组织的束缚,实现人生的逆袭。
每个人都有最合适的生活方式,承认自己工作无能并不是丢人的事。但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势必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但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曾经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顶着工作无能的人设活一辈子。在改变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愿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