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小语研课笔记四【力足根本,着眼素养,扎根整本书】第三学段

主题:《爱的教育》整本书阅读设计分享

主讲人:杨霞

一、《爱的教育》相关介绍

这本书原名《心》,是以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日记的形式,记述中下层劳动群众子弟在一学年内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书中涉及师生之情、亲自之情、同窗之情、社会关注和乡国之情,作品富有人情味,故事感人至深,值得我们每个人去阅读和反思。

相关介绍

二、《爱的教育》设计理念

1.紧扣新课标,关注任务群对于本学段的规定和教学建议
2.勾连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将教材中学到的方法不断内化,形成默会知识和能力
3.凸显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
4.重视过程性评价量化

(一)紧扣新课标


教学建议1


教学建议2

教学建议3

教学建议4

(二)从语文要素理解《爱的教育》打通爱的教育与语文要素

人物的把握


故事情节、主题情感的把握
策略的把握

收获:把之前学过的要素和策略统整起来,


三、凸显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

四、重视评价量化

《爱的教育》“走进爱,感受爱,传递爱”主题阅读

阅读全过程:预读、通读、研读、分享

第一阶段:预读

任务一:对比阅读,选择版本

对比出版社、对比目录、对比内容

(意图:培养孩子独立选择版本书籍的能力)

任务二:畅聊激趣,整体感知

引导学段以小组为单位,聊聊自己对《爱的教育》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意图:对这本书价值和地位有初步的了解)

任务三:双向纬度,设计评价

第4条:阅读能力。  第6条:阅读意愿。因此在设计评价设计时可针对这两方面进行。

以下是杨老师的设计的阅读评价量表:

第一阶段设计意图:

第二阶段:通读

任务一:制作阅读计划表

任务二:阅读批注,促进思考


阅读记录单1

故事梗概


阅读记录单2


(任务设计一定是基于课标对于该学段的要求)

任务三:“爱”的秘密知多少

第二阶段:通读的设计意图

第三阶段:研读

任务一:制作人物明信片

不仅要关注书中的人物,更要关注由明信片想到自己。

任务二:制作故事推荐卡

(在梳理的过程中,感受主人公的成长,不断去反思自己的成长)

任务三:体会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

第四阶段:分享


总结:

李亚明老师总结:

我们带着孩子整本书阅读 其实就是在经历三个过程:第一带着孩子打开书、第二带着孩子读起来(研读书),第三跳出书。

怎么让书与我们生活相链接?怎么让书与表达相链接?这是我们将来还要思考的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